大大小小六个孩子全靠菊妹拉扯,两间出租房子的租金不够用,必须靠自己挣钱。
她+项全能,在后院种菜种水果养鸡养猪,为了施肥,设法从茅坑处挖出一条灌溉渠道,省时省力,种出来的果菜又甜又大。
她具备旺盛的学习欲,无师自通地学会多种技艺;帮人织毛衣、做日本被套,买缝纫机替人做衣服绣学号,也到民众服务社去教学,赚各种外快贴补生活。菊妹不怕吃苦,她的韧性与毅力完全进发出来。再苦也要把六个孩子拉扯长大。
然而,较大的几个孩子进了小学,陆续增加的学费成为菊妹的难题。
大女儿记忆犹新,每到过年,妈妈就忧愁。一是没钱过年,再则过年后就得注册交学费,妈妈的肩膀仿佛压了千斤担。
菊妹曾叫女儿去找爸爸设法。松君在外多少有些营生,手头时松时紧。松的时候依旧提一只装着钞票的手提箱,回家吃饭时,手提箱寄放在朋友家,他空着手吃饱饭走人,好像孩子都是菊妹的责任,这地方只是饭馆。
女儿去跟爸爸要学费,没要到。松君挂在嘴边的名言: “去学校读啥书?等我那艘大船入港,再请家教来家里教!”这个做爸爸的有钱买脚踏车一人一台送朋友,他女儿却骑别人不要的脚踏车去上学,一段路要停下来修好几次链条。
那真是菊妹的噩梦,往往下午就是交学费的最后期限了,早上还未凑齐。无计可施。她鼓起勇气向开汉药店的房客开口借钱,对方知道她是个一诺千金的人,都愿意借她救急。数十年后,三儿子还记得当年为了考初中交不出补习费被老师罚站的屈辱感,每个月,他自动去教室后面罚站,低着头体会心里的感受。
菊妹对松君已心灰意冷,他们也曾吵过要离婚,松君的条件是要带走三个孩子。这一点,菊妹死也不肯,孩子是菊妹捧在手掌心的宝,却是松君的“财物”——大女儿说,爸爸曾动过念头要把三个女儿卖掉。
为了越来越重的学费,菊妹完完全全变成一个做粗活的女人。猪价好,她养猪卖钱。某次,有一头猪得病,眼看快要不治了,若让它咽气就是死猪,白白浪费掉;三更半夜,孩子睡了,菊妹提刀,独自去猪圈杀猪。
她被柴米油盐逼到绝境,却不认输。那袭华丽的香云纱旗袍早已脱下,告别了浪漫唯美的少女菊妹。她认清她的爱情与婚姻不是绣着鸳鸯牡丹、装“白头偕老”誓言的锦囊,而是一只处处破洞的粗麻袋,装着谎言恶行与邻人亲戚的讪笑。即使如此难堪,她也不肯认输,不浪费任何一滴眼泪,能伸能屈,变成护卫六个孩子的大地之母。
连猪都敢杀了。还有什么粗活不能做。 如果必要,菊妹也想杀人!
有一日,两个屠宰商拉着车要来载猪,菊妹问: “我的猪仔还未饲大。你们弄错了吧?”
屠宰商说:“松君已经把猪卖给我们,钱拿走了!”
P17-18
可敬的读者朋友:
我们的故事即将在您的眸光中告一段落,轻轻合上书页之际,想必总有一些值得您回味!
也许。您受到说故事人提及“妈妈做的菜”时充满孺慕亲情的感染,也想起自己与母亲的联系,想起妈妈挥动铲子做出属于您的家乡味;不管母亲还在不在身边,您一定懂得,即使八九岁就失去母亲的苦命孩子,年过半百之后说起妈妈做的菜,仍然让听的人肃静、动容。
或者,您从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人生的倒影,那些辜负、折磨、掠夺、厄运,也曾在暗夜中慢慢啃噬您的心,而您从未完整地说出。也许,属于您的生命故事也到了该释放的时候,回首风沙前尘,转念间,把文身的火焰化成一朵红莲,寒彻骨换一枝蜡梅香。
当然,您一定也感受到浓郁的友情洋溢整本书,如春风真诚,似无邪的童年。这世上确实有那么一个夜晚、那么诚恳的一群人,只想尝您尝过的心酸菜,只想安静地听您说故事,他们看您的眼神尽是疼惜。他们叫“好友”。想必您也有肝胆相照的朋友,不妨找个机会重新认识老友,延续“吃朋友”的感动;我把“第九宴”空在这儿,请您带着佳肴美酒,最重要的是带着故事,办一场属于你们的知己盛宴,其尝彼此生命里的酸甜苦辣。
相信您同意,有风有浪的人生无非如此,时而峰顶时而渊谷,真情且幸运的人两翼不空,一路有朋友护航。
这是一本让人流口水,也流泪水的书。
最初的构想大约在四五年前产生。那时,饮食已闹哄哄成为这社会的显学,而且几乎是唯一显学。我当然不否认其重要,却也不太能接受其如此重要。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既然每个人皆有所谓“性格”,是否也可以套用“饮食性格”加以指称其餐饮习性,而一个人的“饮食性格”从何时开始形塑,被谁塑造?由此提问,自然地将朝形而上层次搜索,换言之,除了生理过敏反应、顾及健康因素而被排除的食物之外,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部精彩的食物版《史记》,胜败兴衰、爱恨情仇,必呼应其童年成长与深刻的人生体验。简言之,菜肴只能饱口腹,故事却能宴肺腑。装菜肴的那个盘子,就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故事。
我不禁期待这样的聚会场景:三五好友围坐餐桌,不谈政治不问财经,不搬弄是非,只朴实地轮流说出自己的故事。桌上摆的都是家常菜,每道菜对应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生命故事。说者、菜肴、故事三者合一,与好友共享人生感悟。这本书初具雏形,却一直无法下手。因为,说故事的人易寻,能重现说故事者念念不忘的佳肴的“厨房巫师”难找。有一天,我对擅长厨艺的黄照美女士(朋友惯称她黄姐)提起这个想法,她反应热烈,而且露出“来啊!只要说得出菜名,我就做得出”的派头。我善意提醒她,说故事者开的菜单可能天南地北甚至旁及台湾小吃,至少要做80道菜且不能重复。她充满自信,一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模样。我自此知道天降神兵,她不仅是厨房巫师更是锅炉玩家。灵魂人物现身,接下来,一桌珍馐换一个故事。
收在本书里的共计八次盛筵,八个说故事人带来八个扣人心弦的生命故事。时间上,从日据时代、抗战时期、“白色恐怖”时期、20世纪70年代……贯串出历史纵深与时代背景。就地理言之,大陆和台湾南北各县皆具。菜系而言,江浙、客家、闽南、福州与西式兼备。难得的是,在好友围绕的温馨氛围里,每一个从未说出口的故事因被全神贯注地聆听、被理解、被以婆娑泪光回应,因此反而能回过头来抚慰了说故事的人。
从这些足以歌哭的故事中,我们仿佛重回昔日现场,看到朋友如何通过坎坷路途,自困厄中提炼出珍贵品质而成为一个可敬的人;我们在《菊妹的一生情债》中看到母性的坚强与宽恕,在《将战火炼成太阳的女子》中看到把缺憾化为无私的爱,在《幸福,像昙花开落》中体会补偿的真谛与相知相惜的夫妻之爱,从《追梦的吉他》中见识到追求梦想的毅力与永不放弃的精神……透过生离死别的故事,我们进入好友的内心深处,体会、怜惜,而说者也经由故事叙述得到释怀与升华。
一个人,若认真走过一条路,即使路况泥泞不堪,也会在脚印凹痕处长出奇异花草,散发不可思议的能量,鼓动着同样必须走这条路的陌生人。我期盼这八个故事亦如八条崎岖之路,能各自安慰天涯同路人;若有人从中得到勇气、信心或仅仅只是心有戚戚焉的几滴泪珠,那么这书就能破格而成为“心灵流水席”,与读者“共飨”,那些被提炼出的
高贵品质更能汇聚而产生力道,鼓舞我们珍视自己的人生,即使千疮百孔、孤独无援,也要朝向更温暖、更有意义的地方前进。
书中80多道菜,除了两道应景与应急的之外(馒头与烧仙草),其余皆出自黄姐的巧手,包括糯米肠、碗粿、米糕、发糕等地道台湾小吃,不用怀疑,都是她亲手做的。她一人包办全场,让朋友们惊艳、惊叹不已。附录的食谱,除了让朋友们可以睹照缅怀,也供读者按图操作,藉以丰富自家餐桌。
我们的故事说到这里,接着,轮到您!
总策划简媜同时也是第七宴的“吃朋友”,她的故事在第159页话说从头。
简媜口述石忆整理的《吃朋友》里有一群好朋友:他们相约聚餐,每次由一人开菜单,然后由黄照美下厨烹调。黄姐把朋友们的五脏庙喂撑了,酒足饭饱无以回报的食客们,于是开始说故事,一个个“好吃”的故事……
简媜口述石忆整理的《吃朋友》记录了台湾文化人八次聚餐和席间分享八段扣人心弦的生命故事,故事中的每道菜都记录了一段深刻的人生体验,最终拼出这个人独特的人生故事。故事涉及的时间跨度长,介绍的菜系涵盖广(时间上,从日据时代、抗战时期、白色恐怖时期、20世纪70年代……菜系而言,江浙、客家、闽南、福州与西式兼备)。从这些足以歌哭的故事中,我们仿佛重回昔日现场,看到讲故事的人如何通过坎坷路途,自困厄中提炼出珍贵品质而成为一个可敬的人,读完也被这群朋友之间浓郁真挚的友情深深感动。八段故事如八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并在图书最后附上盛宴中提及菜肴的菜谱,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