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级是小学中年级阶段,对孩子的小学学习起到重要的上下衔接作用。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任务加重,学习方式变化加大,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养成,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木紫编著的《3-4年级陪孩子走过上下衔接转折期》是一部针对3-4年级儿童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家教类书籍。全书共分8章,分别从案例、理论、方法三个方面,对孩子在3-4年级这一特点年龄段常遇到的学习问题、习惯养成、心理问题、个性品质、社会交往等问题为父母提供有益的指导。全书年龄指向清晰,注重实用性和年龄性,内容切实,具有较好的指导性,为3-4年级孩子父母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和指导。
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刚上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这个阶段的新的特点。家长该怎么做,才能把教育精力用对了时间和地方呢?木紫编著的这本《3-4年级陪孩子走过上下衔接转折期》除了在理论上给出了详细的引导和解释外,还指出了具体的做法,非常贴近当下的教育现实。既能够引导家长辅导孩子正确地学习,取得好成绩,也不会忽略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兴趣特长。可以说这是一本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而又能够让孩子幸福成长的指导手册。
本书在遵循共同规律的基础上,在主动性、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生活调试、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提出了解决办法,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差异,让科学、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家庭教育方法惠及每个家庭和孩子。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是丑小鸭还是白天鹅
牛牛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很聪明,但是却顽皮、捣蛋,上课折纸飞机、看漫画、玩玩具,有时还趁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Z-夫,让飞机飞过同学的头顶!搞得课堂很混乱!这个孩子因为没有一堂课用心听过讲,课后写作业也不认真,一二年级的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上挣扎。老师发愁,家长着急!
三年级下半年的时候,原来的老师生病了,换了一位新老师,语文课上,一位同学造了一个句子:“鲸鱼是世界上最大的鱼,它是海霸王。”老师说:“很正确,请坐!”牛牛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鲸鱼不是鱼,是哺乳动物。”老师一愣!立刻说:“这位同学说得很正确,你怎么知道的?”牛牛说:“我是从电视里看到的。”老师由衷地夸奖牛牛:“这位同学是个善于学习的好孩子,他能记住电视里讲的知识!希望你也一样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啊!将来成为一个大学问家!”
回到家,牛牛非常自豪地把老师称赞他的话跟妈妈学了,妈妈说:“儿子当了大学问家,妈妈就更开心了!从现在起,做个努力学习的孩子吧!”从那以后,牛牛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学习特别用心!仅仅半年的时间,学习成绩就提高到了80多分,从一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皮格马利翁效应”:每个孩子都是白天鹅
小学三四年级,正是孩子建立学习自信的阶段。这个时候,孩子需要通过父母、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在做题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自我满足感等,来提升对学习的自信。当孩子对学习有了自信,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而家长说孩子笨,则会打击孩子的学习自信。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一座他理想中的美女像,放在自己的卧室里,时间久了,竟对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神灵赋予雕像以生命,神灵为他的真诚爱情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开心地娶她为妻。
受这个故事启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实验过程是这样的: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很郑重地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别把内容泄露给学生,以免影响实验效果。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名单上的学生名字是他随机挑选出来的。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期待、积极暗示,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当孩子充满自信地去学习的时候,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学习劲头儿都会大大提升。相反,如果父母总是给孩子消极的暗示,孩子就会变得自卑,从而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评价,即使能够学会的东西也觉得学不会而不去学,导致学习状态越来越差。
三年级的孩子正是建立自我认识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学习方面,他们的认识除了来自父母、老师的评价,还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密切相关,而当父母先入为主地给孩子消极的评价,那么,孩子就可能因为觉得自己不行而表现得特别消极,所以,父母要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期望
父母怎么做,才能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呢?方法很多,最为常见、效果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把赏识的话说出口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一90%。所以,当孩子有了好的表现后,我们就表示一下赞赏吧!“今天表现不错!很努力!”“儿子,妈妈终于看到你认真学习的样子了!”“大胆去做吧!你能行!”
赏识孩子切记说“很好”“很棒”“很聪明”……这样的话语,因为这会导致孩子进行“稳定归因”,也就是把成功归因为不可控因素,这样孩子就容易忽视个人努力的重要作用,而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就可能归因为其他的不可控因素,自己运气不好、考试题目难等。而对孩子的学习好坏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可控的因素,比如,自身努力、练习程度、答题是否认真等。父母多将表扬跟孩子的行为、品质联系起来,比如,可以赏识孩子勤奋、仔细、会复习、答题沉着等。
2、向孩子提出建议
当家长像孩子提出期望的时候,孩子会感受到一种自身被重视的感觉,他会觉得自己的能力是被认同的,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父母可以提出建议:“努力找方法,这道题你就做出来了!”“再多背诵几遍,巩固巩固!”“你的做题速度还可以更快一点儿!”……这样,孩子就会努力去做,以达到父母的期望。所以,父母向孩子表达期望,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孩子能让这个期望变成他的“自我期望”。
3、用微笑表达赞赏
微笑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剂,是孩子心底的阳光。能让孩子满怀信心地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孩子在学习上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果父母多给孩子一些笑脸,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被父母赏识的,父母是支持和鼓励自己的,于是,就拥有了战胜压力的信心。
4、和孩子握手、击掌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和孩子握握手、拍拍孩子的肩膀,表达的是对孩子的信任和鼓励,会给孩子一股力量。当孩子有了好的表现或者取得了一些小的进步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击击掌,以共庆胜利,那样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赞赏他这么做的。
P21-24
一位妈妈说:“我儿子一二年级成绩不错,自从升入三年级以后,学习成绩竟然下降了。成绩不咋地吧,脾气还挺大!看那熊样子,真是越大越没出息!”另一位妈妈说:“我女儿一二年级的时候,又懂事成绩又好,也是三四年级的时候,成绩下滑的,怎么长大了反倒退步了呢?”
在一些家长眼里,当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如果以前成绩不错,理应延续甚至更加优秀、懂事,为什么,有的孩子成绩下滑,学习变得吃力,还很不懂事了呢?
有这样困惑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觉得孩子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懂事、更加优秀,是很奇怪的事情。为此,他们很担心,不知道怎么办好。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家长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没有了解到三四年级孩子的智能发展特点和行为特点,以至于教育不得法,导致了孩子学习上的退步。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有秩序、有需要的发展过程。所谓秩序就是生命发展的轨迹,是生命内在需要的外显;而内在需要则是孩子对内部环境与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是孩子行为动力的源泉。任何一个生命的完善发展都离不开对秩序的遵守和对需要的尊重。要教育出一个好孩子,父母首先要懂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懂得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需要,这样父母才能够把精力用对地方、用对时机,孩子也才能够成为他所能成为的人。
如何把父母的精力用对地方、用对时机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讲,他们已经度过了学校生活的适应期,对学习这件事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学习能力上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要学习的功课难度也增大了,学习科目增多了,所学的内容既变得更加丰富,也变得越来越抽象了。如果说一二年级孩子的学习主要靠的是机械记忆,那么到了三四年级,孩子的学习就需要更用心,更讲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了。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三四年级现象”,这是一件好事。了解了三四年级的特点,才能想办法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阶段。
很多教育学专家将三四年级称为“马太效应期”,特别是三年级,几乎决定了孩子今后很长时间的学业发展。这是什么意思呢?在三年级这个阶段,容易发生学习能力上的进步或退步,使孩子的学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孩子经过三四年级的洗礼后,在学习上,强的越发强大,弱的更加弱小。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孩子在三四年级发生学习上的大分化呢?研究显示成绩分化的核心问题是外部的教学因素与学生内部的认知系统的适配性问题。涉及教学环境、所学知识、孩子的学习习惯、孩子的学习能力、孩子的阅读能力、孩子的思维能力等多方面。
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小事情,都足以影响孩子的学习在未来向什么样的走向发展。就拿熟练的阅读能力来讲吧,进入三年级后,孩子学习的内容、方式等都发生了改变,科学课、社会课、历史课,甚至数学课,都开始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文本分析,而这些知识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得。如果孩子阅读吃力,那么在这些科目上就会学得吃力。随着孩子年级的提高,为学习而阅读的动机会越来越成为其学习的主导。如果孩子感觉阅读吃力,那么到了四年级,孩子的学习状态就会更加的“低迷”。
更进一步来讲,孩子能不能顺利地度过三四年级这个转折阶段,将会大大影响孩子“学业自我”的建立。“学业自我”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学业自我”的建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即使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有了很好的基础,在学习上建立了比较好的自信,但如果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体验不到成功的满足感,而是不断地获得挫败感,那么孩子积极的“学业自我”就不能顺利地建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强,就会变得没有自信。
当然,三四年级作为孩子小学生活的一个转折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性格培养上,都需要家长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从外在和内在去了解这个阶段的特殊性,帮助孩子努力实现与外在的环境适配,孩子才能越来越好。具体该怎么做呢?本书除了在理论上给出详细的引导和解释外,在操作上还指出了具体的方法,非常贴近当下的教育现实!希望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培养孩子,顺利度过三四年级这个可以决定孩子一生的教育关键期!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王玉新、张志强、郗玉森、李祥仁、王玉芝、李松敏、魏庆丽、李进科、郗华民、张钊、王锁娣、李灿等朋友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