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考古的学术研究固然可以拼起制度典章的断简、风俗艺文的残篇,却难以再现有声有色的古代情境,更无法复原有温度的古人情感。而古物历经岁月,今日所见的样貌往往已非原初,斑驳、残断赋予其独有的时间之美,环境的沧海桑田更是历史轮回的生动写照,构成“以古鉴今”的绝佳空间。王紫微的《与古偕行》,正是一部由访古、读古而来的饱含“古意”与“今生”情感的独特著作。
| 书名 | 与古偕行 |
| 分类 | |
| 作者 | 王紫微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与考古的学术研究固然可以拼起制度典章的断简、风俗艺文的残篇,却难以再现有声有色的古代情境,更无法复原有温度的古人情感。而古物历经岁月,今日所见的样貌往往已非原初,斑驳、残断赋予其独有的时间之美,环境的沧海桑田更是历史轮回的生动写照,构成“以古鉴今”的绝佳空间。王紫微的《与古偕行》,正是一部由访古、读古而来的饱含“古意”与“今生”情感的独特著作。 内容推荐 《与古偕行》是作者王紫微的个人原创文集。其中共包含了4部分的内容——游记、评论、小说、诗词。 本书的游记部分是作者根据自己近年的寻古行程为线索,用细腻的笔触记载了自己的旅程见闻、经历、随感。文笔清新、用词精准,文章颇具画面感;评论部分是作者对古典文学、文化、传说等的个人解读与反思,从现代的视角理解古代,以古代为镜观照现实;小说的部分是对古人物的现代化演义,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串联古今,借历史的道具,演现实的戏码,赋予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人物、传说新的生命;诗歌部分以古体诗为主,作者将自己的旅行见闻、读书感悟、思想感情融入诗歌中,言志咏情,尽显情怀。 目录 /闻见/ 殷墟 再见齐故城 在孔林 曲阜叟 烟雨泰山 满城汉墓 刘公岛考证 寻访楼桑村 率意而行 唐祖陵 过大明宫遗址 独乐寺 香山古道 景泰陵 五塔寺 田义墓 东陵雨 道光陵与溥仪墓 鲤城札记 在郭宅 莫斯科印象 约会彼得堡 谢尔盖耶夫的朝圣 吴哥寻奇 成田夜雨 梦回京都 奈良之晨 大佛开眼 松与海 佛国寺缘 宫 /省思/ 《老》与《易》 卫懿公故事的变迁 从“拥刘”到“拥诸” 张飞与“礼” 《水浒》中的晁宋关系 倒叙的历史 月光下的司马迁 曹操冢 双燕 包子厨 《西厢记》的结局 周瑜不嫉妒 旃檀佛 《红楼梦》的续 北平寺庙 遗产 国学东迁 “佛国市”与“野鸭池” /歌诗/ 晋祠 临江仙·山鬼 读《庄子》 秦俑 夏日读史 题《史记》 咏赠汉瓦 徐州楚王陵二首 武侯祠见姜维像作 关林 读《三都赋》 风入松·咏陶潜 念奴娇·台城 题天龙山 大雁塔 乾陵 咏太白 题杜甫草堂 过香山寺、白园 过望江楼、薛涛墓 碑林 题《李贺集》 闻友人登乐游原作 碧云寺水泉院 冬至大觉寺 观《兰亭珍拓》作 圆明园三首 满江红·刘公岛 吊鲁迅 沁园春·辛亥百年祭 燕园咏怀三首 选课难 念奴娇·十五 /演义/ 颛顼 燕都往事 鵩鸟 东观 赤壁 曹操之死 疑冢 永泰寺 穿凿 《兰亭序》 瘗花铭 试读章节 莫斯科印象 俄罗斯的夏天,黄昏漫长而美好,夕阳变幻着不同角度,与流荡的云层互相追逐。它们运动的光和影,投射在广袤的大地上,沿着我们的旅途,掠过乡村坡顶的木屋、圆顶的树丛和星散的野花。一排排白桦林随车速奔涌而来,深邃不见尽头,林间偶遇清溪,蜿蜒如手风琴和木吉他的悠扬旋律,于是,记忆中十九世纪风景画派的作品倏然成真。 莫斯科是一座朴素的城市。建筑样式本分,很少色彩和花样,但每一种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感,厚重而结实。街道整齐,行人稀少,街心草坪上种着许多苹果树,结出青涩的小果。还有名人雕像,文艺家或者将军的纪念碑,遍布街角。当然,对旅行者来说,重要的还有教堂。据说莫斯科原有六百座教堂,革命时期削减到现在的三百座。它们是东正教信徒千余年来的精神归宿。远望那些耸出树丛的金色穹顶,你会感觉到这城市正被诸神眷顾着的静谧安详。 瓦西里教堂坐落在市中心的红场上。红场的“红”不是指颜色,而是“美丽”的意思。我们认识红场的美丽,便从瓦西里教堂开始。教堂是俄罗斯民问的传统式样,九个洋葱头圆顶在蓝天下错落参差,绚丽的彩色在深红的主调里和谐绽放。这是十六世纪俄罗斯民族战胜蒙古人的纪念碑,每一个圆顶象征一次光荣战绩,集合起来,便形成一种生动的节庆氛围,一种发自内心的纯朴喜悦。虽然从教堂的细节里,我们也许会发现民间艺术的粗拙痕迹,但这建筑所要表达的活跃情绪已经透过它的整体外观饱满呈现。 教堂前矗立一对民族英雄的铜像,顺着他们遥指的方向,我们面对开阔的红场。红场,并不是面积极大的广场,然而四周庄严的建筑,以及不断延伸的被人间风雨磨蚀过的地砖,都见证了它在时空中的辽阔。与瓦西里教堂远远相对的是历史博物馆,另一座深红色的建筑,边沿处施以白色点缀。它代表俄罗斯建筑的另一种传统样式,尖顶,四个修长的等腰三角形高擎着金色双头鹰徽记。 瓦西里教堂左面,是克里姆林宫绵延的深红色城墙,城墙高大、坚固,转角处耸峙的尖顶钟楼,与历史博物馆的尖顶遥相呼应,所不同者,钟楼的尖顶不是深红色,而是青色的;尖顶上的装饰也不是鹰徽,而是苏联时期的五角星。教堂右面通长的宏伟建筑则被称作“古姆”,目前是莫斯科最大的购物中心。它像是一座米色的宫殿,青色的尖顶和坡项下是层叠的拱券,拱券中央镶嵌着金地的圣像画。 这就是红场:被三面深红色、三面尖顶疏朗地包围着,每面建筑中都有彼此关联的构造和色彩,别具一格而又秩序井然。这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为之,在经过若干世纪的历史淘洗之后,这里仿佛自然而然地生长出一道微妙的建筑风景。 红场周边最引人遐想的建筑,莫过于高大城墙内神秘的克里姆林宫。我们在政府人员下班后造访这座城堡,通过护城河上的长桥,两边是意大利式的燕尾形垛口。城门内是一部从沙皇时代到苏联时期、再到当代俄罗斯的丰富历史。古代遗迹与现代建筑并存,却又不互相打扰,这里的一切,仿佛都凝固在属于自己的那个时代。 我们从总统府走向沙皇加冕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并不觉得突兀。与圣母升天大教堂同在一个广场上的,还有圣母领报教堂、天使长教堂和伊凡钟塔。这四座建筑的墙壁都是纯白色,铺满金箔的洋葱头圆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对于东方人来说,第一次触摸到这样的宗教建筑,似乎不得不为它们崇高圣洁的造型而倾倒。这些修建于十五世纪的皇家教堂,深受东罗马帝国建筑的影响,白墙高处狭长的小窗、墙面上立体的褶皱装饰、以及教堂大门上繁复斑斓的圣像画,无不体现着拜占庭艺术的神秘与堂皇,远古时代东西方世界对宇宙的仰望在此汇合成一种不可代替的向上力量。 我们可以坐在教堂的台阶上想象天风中浑厚的钟声,据说每位沙皇登基时都要铸造一口铜钟,让钟声保佑自己的灵魂和执政生涯。此刻夕阳美不胜收。当指尖经过墙壁上陈年的彩绘,每一根线条,就像是拨动了古老拜占庭的弦索;而夕阳的光线,也变奏出它的和弦,将人的影子与纯洁的墙壁融为一体。这旋律跳动在教堂的金顶上,那是人神沟通的地方,静候着属于你的一对翅膀。 …… 序言 紫微的个人文集即将出版,嘱我为她作序。 我说,作序的,须是有些名气的、或是某个领域里有些专长的人吧,我这么一个平凡无闻的人,真不大合适。 紫微说:我就选你,这本书是我十年心路结晶,只想找真诚待我的人为它作序。 是啊,这就是紫微,温婉飘逸的外表下,还有一颗倔强的心。 初见紫微,是在一次沙龙活动上,沙龙的主题是古典文学中的服饰文化。紫微是主讲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长发飘飘、身形颀长、一袭棉麻衣裙、皮肤白皙干净、言语清明素雅……正是诠释这个主题的最佳人选。那一面,我俩竟是一见如故。 有些人之间就是这样,第一眼相见之下,便在心里擦亮一片光,目光言语之间就已彼此了然相知。这几乎没有别的理由去解释,只能是前世有缘,此生重逢。我长了她几乎一轮,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我们度过各自的童年、青春,讲述出来,却都曾经有相同的梦想、相同的心路追求。执拗地热爱着文字,把写作当作信仰一般珍惜着。而紫微更多了许多努力和执着,于是一路坚持,一直走到中文系女生心目中的最高处: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翻阅着书稿,这是紫微十年间的文字,我能看见她纤细的身影在心灵牵引的道路上一路徐徐而行,一开始是一个人,后来渐渐有了她那热爱古建筑、同样清秀高瘦的爱人,两个人就那样牵着手,在这样一个浮华躁动的红尘中,不疾不徐、超脱俗世地走着、走着……与其说紫微是在写一些古迹风景,倒不如说她在这些沉寂千年默默无语的古迹中寻到了亘古以来的某些气息、某种始终存在、通过一些人和事在静静传递的精神能量。 我问紫微,什么时候、因为什么而爱上了写作呢?不想这里竟还有个故事。她说,高一时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忽然就被他吸引了,情不自禁地去模仿。那时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刚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青年,热情开放,致力于用文学代替语文教学。他肯定了紫微,“他几乎是中学时代在学校里唯一肯定我的人”。那位老师在学习写作上给予紫微一点意见:模仿鲁迅固然不错,但最终要走出来,有自己。后来这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受到家长抨击,被迫辞职了。紫微再也没有见过他,但是那颗写作的种子,以及“有自己”的方向,却始终支持着紫微,一直热爱文字,热爱写作,在文字中寻找自己,也在文字中自然流露地拥有自己。 紫微说,文字中要有发人深省的力量。写作是兴趣、是我爱的生活方式;同时写作也是信仰,是众生的心声,是灵魂的慰藉。 是的,紫微让我给一个书名的建议,我想叫做“在古意中观照今生”,再好不过。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