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时代
马娜 王鸿鹏
DT强“心”:小小真空机器人成为制约中国IC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工程。新松人的中国“心”再次向国外技术封锁发起挑战。
有一种智慧叫创新。中国机器人迎来“创客时代”。
O1 我塑我“心”
“十五”期间,科技部组织研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及装备,简称IC装备。集成电路IC,是电子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担着运算和存储的功能,是计算机业、数字家电业、通信等行业的“心脏”。
经过科技机构联合攻关,IC制造装备主体部分研制成功了。但是,生产IC装备最关键的真空(洁净)机器人需要从美国进口。当今世界,所有制造业强国都握有一张王牌——芯片,附带着生产芯片所用的真空(洁净)机器人都被牢牢掌控。凡出口中国均设立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和飞行检查条款。真空(洁净)机器人成了严重制约我国半导体设备制造的“卡脖子”项目。我国要在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就必须打破半导体装备关键部件——真空(洁净)机器人依赖进口的局面。
单个的真空(洁净)机械手美国厂家是不售卖的,要卖就是成套出售。别看这玩意儿不起眼,科技含量却很高,价格更是天价。这就是垄断之后的高利润。这还不算,按照美国的出口程序,一般从开始申请到拿到手续,最短需要9个月,而货到中国的时间就更没准儿了。按照这些条款,中国的IC装备怎么再干?没办法,窝气也得干。否则,中国的IC产业装备就发展不起来。这一谈判成为名副其实的“马拉松”。从“十五”一直谈到了“十一五”,历时五年仍没结果。技术至上历来是商业界的霸王条款,没有技术在手,你连平等对话的资格都没有。中国在科技落后的状况下,受制于人的事件屡见不鲜。
在真空(洁净)机器人项目上,美国厂商显然毫无诚意,和中国企业玩起了“太极”。他们要把中国的这一产业拖垮。说起来,洁净机器人也不神秘。电脑和手机中的芯片要在真空条件下生产装配,人工不能操作。真空机器手就是洁净机器人,也叫真空(洁净)机器人,是专门干这活儿的。
几经折腾,很闹“心”。本来通过谈判双方说好了的,美方突然变卦,来了个“抱死刹车”。
厂商说,美国又有新规定,买方必须接受美国国务院、FBI(联邦调查局)、商务部等4部门的审查,并且规定了非常严格的飞行检查条件。每半年要到中国进行查看,不允许将设备搬离现场。理由是,禁止中国用于军事项目。这一招够绝。不想卖给技术总能找到理由。
中国方面无法接受,“心”中更难受。这不是花钱买设备,是花钱买罪受,卖尊严。你可以保护自己的技术,对外封锁技术那是你的权利,但你不能耍人、坑人啊!简直太屈辱了!
这是美国独家垄断的核心技术,用不用由你。
中国再不能上演20世纪90年代中石油租用美国高性能计算机被24小时看管的屈辱一幕了。真空(洁净)机器人是高科技的核“心”。不拿下,中国IC装备业就要受到严重制约。这项核心技术简直变成了“卡脖子”工程。
中国IC需要一颗中国“心”。
国家科技部的专家找到了新松公司:“你们是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又是国家‘863’机器人产业化基地,能不能搞出真空(洁净)机器人?”
“没有什么能不能的。这是国家使命,只要交给新松,新松义不容辞。”曲道奎了解到这一项目的背景,一副毋庸置疑的口吻接下了任务。一如当年蒋新松为救金杯研发“小龙马”AGV一样。
曲道奎从北京回来,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新松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带领李学威、邹风山、谭学科、董吉顺、王金涛等70后、80后一群科技男组成攻关团队。这又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故事。
曲道奎想起了伟人毛泽东当年说过的那句最提气的话:“封锁吧!封锁它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他又幽默地对大家说:“七八年太长。伟人还说过,要只争朝夕。力争三年拿下。”
“真空洁净技术完全是一项新技术、一个新领域。开始我们一点儿也摸不着头脑,只有几张图片可供参考。”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回忆说,“接到这个任务后,我们就先去国外做调研。美国人肯定不让我们看。我们去新加坡,人家不让靠近,只能远远地看看形状,更别说是了解技术原理了。没有相关的产品和技术可以借鉴,完全是白手起家。”
不怕!新松人胸中始终怀着一颗坚定的中国心。
1984年,徐方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他的导师是一位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机器人专家。优越的职业平台没有安分住他的梦想,他一心想到一家科研机构做研发,希望能把自己的机器人技术应用到实践中,转化成服务公众的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1995年,徐方如愿以偿地调到沈阳自动化所,进入曲道奎刚组建的机器人技术工程开发部。2000年成立新松公司。有人劝他,别去玩惊险,还是所里旱涝保收。这位已近不惑之年的白面书生很刚性,毅然下海,加入了新松团队。有着深厚理论功底的徐方,现担任新松中央研究院院长,还带了几位研究生。在新松机器人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徐方带领的研发团队攻下不少技术难点,为客户提供了成功的解决方案,也为新松拿到了一批专利技术。
这次攻关真空(洁净)机器人一切从零开始,风险极大。别看这个东西小,最难的部分最具可靠性。IC生产线一分钟都不允许停,否则损失很大。必须保证一千万次平均无故障循环工作。再说,中国的空气质量不大好,比不上美国,要求的洁度和精度指标也要比美国高。
新松公司把洁净机器人作为国家“十一五”重大攻关项目,使出了洪荒之力。徐方带着他的团队做了大量实验,一次次反复攻关。前期干了一年多,砸进去几千万不见效果。徐方有点沉不住气了。他找到总裁曲道奎,略有担忧地说:“这个项目花多少钱,我心里也没底了……”
“钱的事你不用担心。用多少,给多少。”没等他说完就被曲道奎打断了,“你别背那么多包袱。你只管带领大家踏踏实实地干活,攻关,剩下的事都交给我。这是国家工程,就是砸锅卖铁,脱了裤子当出去,新松人也要拿下来,给国家交出合格的产品。何况新松从不差钱!”
新松公司做的不单单是一款机器人产品,新松公司肩负的是国家使命,民族尊严。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东西,新松公司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用“新松精神”铸造一颗中国心。
不久,被昵称为“洁洁净净”的中国真空(洁净)机器人在抗打压中坚定地走来。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新松人终于成功研制出我国高水准的真空(洁净)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很魔性,它们钻进那一尘不染的真空特殊包箱里,飞快地舞动着,令人眼花缭乱。真空(洁净)机器人是有洁癖的——一个极度爱干净的小精灵。P1-3
等着你,一起去做新时代的“狙击手”——2017中国报告文学年选序
走进“心”时代
为了山里的孩子
红色声音最诱惑
森林之门(节选)
一个男人的海洋
铁汉丹心(节选)
好一个大“林子”
那山,那水(节选)
乡村国是(节选)
在柴达木等你
拉萨阳光
仰望雄安
天空的微笑
口口相传《五更里》
等着你,一起去做新时代的“狙击手”——2017中国报告文学年选序
何建明
编选《2017中国报告文学年选》时,我正在完成自己的“新三部”作品的出版与推广,这三部作品分别是《那山,那水》《死亡征战》和《山神》(2018年1月正式出版)。这三部作品,虽然都可以算2017年创作的,但前后拉的时间长了些,因为像《死亡征战》,其实早就写好,只是被“审查”耽误了近一年,而《那山,那水》《山神》纯粹是2017年的新作。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家都非常清楚,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了新党章,还有一句他的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写进了新党章。巧合的是,我的《那山,那水》写的就是习近平在12年前说这句话的过程以及这话对当地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变的整个前前后后。这部作品落笔是在十九大召开之前的半年。出版两个月以来,《那山,那水》已经发行超过20万册,并且成为各地宣传、学习十九大精神的辅导书籍,我本人已经先后在各地巡讲20多场。一部报告文学作品,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自然让我想到了“新时代”的意义和“新时代”能够带给我们文学的意义。我特别想说明的一个情况是:《那山,那水》是最早提出“新时代”概念,最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列在一起。为此,有党史专家和文学理论家这样指出:《那山,那水》是“新时代”的先声者和“第一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学读本”。我要感谢他们的这种崇高评价。
不过,关于“新时代”和“新时代”对中国社会以及中国文学的影响,在近半年间的亲身经历中,令我有诸多感叹与感慨。比如,作为“时代轻骑兵”的报告文学,是不是该需要重新思考一些问题,是不是该需要重新抖起精神去迎接这个“新时代”,是不是该早些丢掉我们心理上背负的自卑呢?我想应该是的。
首先是关于“时代轻骑兵”的问题。传统的经典作家和文学理论家给了我们报告文学作家这么个荣誉和定位,这在并不发达的纸媒时代,作为我们报告文学奠基者的基希先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他那个时代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中国的报告文学作家从夏衍到徐迟,甚至到我们这一代在二十世纪的百年时间里,我们也都是“时代轻骑兵”的角色,而且非常成功地扮演了这样的角色。然而在今天,在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还能不能当“时代轻骑兵”则是需要认真和清醒地思考了。所谓“轻骑兵”,就是随时出发、随时投入战斗、挎着冲锋枪的英勇战士,这是对报告文学作家的形象描述。相较于新闻记者和传统的作家而言,在纸介媒体时代,报告文学的快捷性、特殊性、现场性和时代性,确实需要以“轻骑兵”的形象出现。然而在今天,现代传媒的快捷性、特殊性、现场性和时代性,无一不比报告文学作家和作品要强大了几倍、几十倍,报告文学作家还能不能成为“时代轻骑兵”,值得我们反省和思考。虽然我们与传统的小说、戏剧和电影相比,这种“轻骑兵”的角色仍然还能当下去,但去比其他新闻媒体等先进技术和手段,我们报告文学作家真的不太容易做到了,比如近几日的“红黄蓝幼儿园”事件,有人曾跟我说,你们报告文学作家为何不介入?不去“卧底”写一部最有震撼力的作品呢?确实,如果有报告文学作家去“卧底”三两天甚至更长时间,肯定能写出一部比所有新闻更强大的“事件真相”作品来,但我们估计没有一个报告文学作家能做得到的,包括我自己在内。因为我们无法与新闻记者相比,甚至连普通的“多事”民众也比不过,一则我们行动迟缓,二是我们不能吃那么多苦,三是甚至无法接近这个事件的核心。种种主客观因素,使我们报告文学作家在这样的事件中做不到“轻骑”,甚至都没参与进去。
因此在今天的这个时代里,报告文学作家再想做“轻骑兵”是很不容易的。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意识里和思想上可以放弃这个“轻骑兵”意识,一旦放弃了这种意识,恐怕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随时出击、随时准备投入、随时冲锋陷阵,这是以前我们倡导的每一个报告文学作家必须具备的素质,现在和今后仍然需要倡导。这一点不能改变。然而我们需要改变的是:针对新时代的新技术、新时空、新变化和社会新形态,我们应该从简单的“轻骑兵”角色,转变为“时代脉搏的狙击手”。所谓“时代脉搏的狙击手”,就是要用我们的智慧和眼光、技能和本领、意境和高度,去迎接和拥抱所处的伟大的风云时代,去精准地判断所处的这个时代,去选择讴歌与鞭挞的对象,或去高扬那生动精彩的中国好故事,或去抨击和批判那些腐朽落后的东西。迅速地形成这一种新的意识是中国报告文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的紧迫任务,谁在这个过程中行动在前,谁就是这个新时代的报告文学功勋者和“大鳄”。因为飞速发展的时代和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都对我们报告文学作家和文体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想说一句,报告文学理论研究者和评论家,也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如果再不认识和研究新时代文学形态与反映新时代的作品,你们将失去的是整个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我们当立即抖擞精神,鼓足干劲,奋起行动,去为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书写最精彩的篇章。这是我们报告文学的责任,也是整个文学的责任。
在这本《2017中国报告文学年选》中,已经选入了部分具有“时代狙击手”特性的作品,期待今后将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奉献给读者们。 2017年11月25日
何建明编选的这本《2017中国报告文学年选》精选2017年度国内公开发表于各大报刊杂志以及独立成书出版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汇集而成。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主编我们花城年选的报告文学年选多年,受到广大读者及作家们的认可。今年其自身创作了一部重大且畅销的作品——《那山,那水》,出版两个来月热销20万册,反映的主题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的报告文学年选在新时代的重大历史背景下,选本也呈现出不一样的“新”的特点:题材内容新,作家面孔新。
中国文学年度盛宴,人文华夏气象万千由徐敬亚、韩庆成、何建明、韩小蕙、谢有顺、洪治纲、卢翎、朱航满、江冰、向继东、王幅明、陈惠琼等诸多名家精心编选,为您的品质阅读择优助力。
我们紧随时代,我们传递文心,我们贯通文脉,我们更希望能传承文化!
何建明编选的这本《2017中国报告文学年选》力求从今年丰富多彩的报告文学园地中,摘选出更为引人入胜、更为让人喜爱的一丛丛艳丽芬芳的花朵,献给广大读者,书中具体收录了《一个男人的海洋》、《在柴达木等你》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