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人物”系列丛书,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张伟编著的《历史风云人物(7明朝卷)》记录了明朝的君臣、思想文化和科技领域等历史人物的风云往事。每个人物都包括名片春秋、风去往事、历史评价、大事坐标和关系图谱等栏目。
本书用独特的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配以精美图片,讲述历史人物的精彩故事,适合青少年读者和对历史感兴趣地普通读者阅读。
| 书名 | 历史风云人物(7明朝卷) |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 作者 | |
| 出版社 | 知识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风云人物”系列丛书,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张伟编著的《历史风云人物(7明朝卷)》记录了明朝的君臣、思想文化和科技领域等历史人物的风云往事。每个人物都包括名片春秋、风去往事、历史评价、大事坐标和关系图谱等栏目。 本书用独特的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配以精美图片,讲述历史人物的精彩故事,适合青少年读者和对历史感兴趣地普通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历史风云人物”丛书以时间为序,择选了在中国历史上各领域有突出贡献、重大成就及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将其分为帝王将相、文化名人、科学巨匠等类别以呈现,通过对各朝代风云人物的介绍,展现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风貌。本书以人物为主线、横线,时间为纵线,横纵结合,搭建了较为立体的空间结构,利于读者对历史产生更为形象的认识。本书语言较通俗易懂,情节描述生动,内容丰富全面,是一套普及历史知识的大众普及读物。 本书为第7部明朝卷,由张伟编著。收录草根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情真教化——冯梦龙、医药名家——李时珍等人物故事。 目录 第一编 君臣篇 草根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 无力回天——明思宗朱由检 神机军师——刘基 孤忠赴难——方孝孺 傲雪青草——海瑞 千古贰臣——洪承畴 大顺闯王——李自成 抗倭名将——戚继光 汗青流芳——史可法 权阉乱政——魏忠贤 是非奸臣——严嵩 清白尚书——于谦 千秋功罪——袁崇焕 中兴栋梁——张居正 民族英雄——郑成功 第二编 思想文化篇 情真教化——冯梦龙 兴亡有责——顾炎武 书画双绝——董其昌 异端宗师——李贽 水浒英才——施耐庵 戏剧名家——汤显祖 坎坷才子——唐寅 经世致用——王夫之 全能大儒——王守仁 第三编 科学技术篇 鲁班再世——蒯祥 医药名家——李时珍 科学巨匠——宋应星 学贯中西——徐光启 行者万里——徐霞客 航海名家——郑和 理财名臣——周忱 试读章节 草根皇帝 明太租朱元璋 名片春秋 朱元璋(1328~1398),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人。明朝开国皇帝。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1361年受封吴国公,1364年自称吴王。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他死后葬于明孝陵,庙号太祖。 风云往事 ◇出身贫寒◇ 朱元璋是穷苦百姓出身,处于社会最底层,是继刘邦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童年的朱元璋,以给大户人家放猪放牛为生,吃尽了苦头。1344年,淮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疾病到处流行。在这场劫难中,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都先后病死、饿死。朱元璋靠乡邻的帮助,草草埋葬了亲人之后,孤苦无依的他只好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和尚。朱元璋入寺后不久,就被打发出去,到处乞讨,受尽了风霜之苦;但同时也使他尝尽人间疾苦,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建立明朝 元朝末年,政治越发黑暗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广大人民不堪异族的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进行反抗。终于在1351年,爆发了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1352年,朱元璋回到家乡,接到濠州起义军中同乡汤和的邀请信,就投奔到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队伍。由于他勇武过人,很快就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不久,他又成为郭子兴的亲信,并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秀英为妻。 1355年,郭子兴病逝,朱元璋以左副元帅之职成为这支起义军的实际领袖。他利用元朝军队主力和小明王作战的有利时机,向南面和东南的元军进攻,取得了辉煌战果。他率军打下徽州时,采纳了老儒朱升的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命令军队兴修水利,自己动手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因而兵强粮足。之后,朱元璋又把军事进攻的矛头指向土地肥沃,盛产粮食丝绸的浙江一带,先后占领诸暨、处州,随后孤立的元军据点被一一消灭。朱元璋又适应新的军事形势,对东南敌军采取守势,向东北和西面采取攻势的战略,在军事上打开了有利的局面。然后又战鄱阳,取东吴,经过一番南征北战,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 休养生息 明王朝建立之后,新王朝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亟待恢复;农民斗争仍在继续,尖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企图卷土重来;明政权中由于胜利,争权夺利。这些都阻碍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 为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朱元璋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1376年,朱元璋废除了元代行省制度,在全国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与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分管行政、军事和司法。 这三个部门合称“三司”,统属中央省辖。 P2-4 序言 明朝(1368—1644)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16位皇帝,统治276年。1368年,朱元璋在统一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后称帝,国号大明。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王朝。明朝初期定都于应天(今南京),其辖区称为京师。1421年,明成祖把国都迁至北京,将原京师改称为南京。 明前期,经过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1368—1398)之治,国力迅速成长。到明成祖时期,国势到达高峰,后世称为永乐盛世。其后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仍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1424—1435)之治。明英宗与明代宗时期,虽有土木堡之变,但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明宪宗与明孝宗相继与民休息,政局尚可平稳。明武宗朱厚照沉溺游乐,最终使明孝宗一脉绝嗣,引发大礼议之争。明世宗即位后,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总揽政权,在东南沿海任用胡宗宪、俞大猷等将领,平定倭患。后经历明穆宗隆庆(1567-1572)新政和明神宗万历(1573-1620)中兴,国力得到恢复。明神宗中期,完成万历三大征,平定内乱,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鲜的计划。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到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才废除宦官专政。然而明思宗政策失误和天灾不断,明朝最终亡于农民军建立的大顺政权。1644年,明思宗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至此明朝统治结束。随后,清军击败农民军并入主中原。后继南明与明郑政权一直延续数十年,直至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