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要对别人妄加评论
纽约是一座非常平静的城市,这种平静曾经在1931年5月7日被一场警匪大战所打破,这次事件对于纽约这座平静许久的城市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而目睹这次事件的人们都用“闻所未闻”、“异常激烈”等字眼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交战中的匪方是一个从来不吸烟也不喝酒的人,他的名字是克劳雷,但是人们更熟悉的是他的另一个名字“双枪”。他是在自己情人的公寓里被警方包围的,当地警局一共出动了150多名警察,把克劳雷藏身的公寓层层包围,警察们甚至在公寓的屋顶凿出了一个洞,计划用催泪瓦斯熏出克劳雷。而与此同时,另一批警察在四周各个有利的方向架好了机枪,在双方僵持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一声枪响结束了这诡异的局面,也打破了这片住宅区的宁静,几乎是瞬间,各种机枪、手枪射击的声音就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克劳雷用一把堆满杂物的椅子掩护自己,用自己手上的一把短枪不断地射击着埋伏在四周的警察。此时此刻,周围数以干计的人们都怀着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情观看这场现实版的警匪大战。要知道纽约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这样让全民激动的大事件了。成功地将克劳雷逮捕入狱之后,当时在任的警察总监穆罗尼就公开表示:“克劳雷绝对是纽约有史以来危险系数最高的一个罪犯,对他来说,杀死一个人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样容易……这个罪大恶极的犯人最终一定会被处以死刑的!”然而克劳雷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残忍,在他被警察包围的时候,他曾经写过一封公开信,信纸上甚至还沾有从他伤口流出来的血,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在我的身体里,跳动着一颗已经疲惫不堪的心脏,但这心脏是如此仁慈,从不忍心伤害任何一个人。”
克劳雷被捕之前,曾经和女伴一起驾车出行,两人在长岛的一条公路上停下来调情。当时一个执勤的警察走过去检查他的驾驶执照,克劳雷当时的反应就是二话不说,立刻掏出自己的手枪,朝着那警察连开数枪,这位无辜的警察最终倒地身亡。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克劳雷接着跳下车,捡起警察身上的枪之后还残忍地朝着尸体又开了一枪。你能想象出“在我的身体里,跳动着一颗已经疲惫不堪的心脏,但这心脏是如此仁慈,从不忍心伤害任何一个人”这句话出自这个人吗?克劳雷最终的结局是被判死刑,并以坐电椅的方式被执行死刑。所有的人都觉得他是恶有恶报,但是克劳雷到最后都觉得自己没什么错,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出于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自己才会有那样的行为。
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双枪”克劳雷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错误的,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一丝忏悔。这是罪犯常有的一种心态吗?或许看到下面这些内容,你就会改变自己的这个想法。
“我把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人们,他们因此过得幸裙快乐、无忧无虑,但是我最终收获的却是无尽的羞辱折磨,一个被人搜捕的可怜人。”这句话出自黑帮老大阿尔·卡彭之口,作为美国的头号公敌,卡彭的势力范围在芝加哥一带,人们对他的印象只有“穷凶极恶”四个字。而这个人却觉得自己为人民大众作了很多贡献,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推崇和赞颂,反而被深深误会。
纽约市另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罪犯舒尔茨在中弹身亡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感慨。在一次新闻采访中,他告诉记者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善良、甘于为人民作贡献的人。
我曾经有幸和星星监狱的负责人刘易斯‘劳斯进行过一次非常有趣的交流,他告诉我:星星监狱里关着的犯人们,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自己是个坏人,他们认为自己的人性和普通大众没有区别,他们有着自己认为合情合理的理由和解释。他们会义正词严地告诉人们当初去撬开保险柜是因为什么,又或者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开枪伤人是出于正义的理由,更有甚者还为自己的反社会现实行为开脱,没有罪犯认为自己该被关进监狱里。P3-6
卡耐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几本书和一所学校,其真正价值是他把个人成功的技巧传授给了每一个向往成功的年轻人。
——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
除了自由女神,卡耐基精神就是美国的象征。
——《纽约时报》
35年来,美国出版商出版了20多万种不同的书,其中大部分是枯燥乏味的,许多是亏本的。“许多”是我说的吗?不。全球最大的出版商的老总最近这样对我说,他的公司已经有75年的出版经验,可是仍面临着每出版8本书,就有7本书亏本的局面。
那么,我为何还敢冒险写这本书呢?而且我写好后,还要麻烦你来阅读?
这两个问题问得好,我试着回答它们。
为了清楚地解释完成这本书的经过,我需简略地重复罗威。汤姆士在序言中所写的几桩事实。
从1912年开始,我在纽约为商界和专职人员讲授教育课程。最初,我只负责演讲课程——这种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训l练成人在商业洽谈和团体活动中,更清晰、更有效、更从容不迫地发表观点的能力。
可是几年后,我发觉这些人固然需要有效的讲话训I练,但他们更迫切地需要学会与人相处的能力。
不夸张地说,我自己也需要这种训练。现在回想起过去的情形,如果20年前我手里有这样一本书,它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
人际交往是所有人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如果你是位商人就更是如此了。不过,即使你是会计师、家庭主妇、建筑师,或是工程师,也会有同样的情形。
数年前,在卡耐基基金会资助下所做的那次调查和研究,有了一项重要发现!这项发现后来又由卡耐基技术研究院所的研究证实。从调查得来的资料显示,一个人经济上的成功,有15%是由于本人的技术和知识。而另外85%,则是出于人格和领导人的能力。
多年前,我每一季度都在费城工程师协会授课,同时也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分会讲课。有1500位以上工程师去过我举办的培训班。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实验,他们最后发现,在工程界获得酬劳最高的人,往往不是最懂工程学的人。
我们可以付出每周20~50美元的代价,雇用到工程、会计、建筑或其他专业的人才。但是,如果一个人具有专业知识,同时又有表达能力、领导才能以及激发大家热情的能力——这种人的收入势必更高。这就是工程师们来听我讲课的原因。
约翰.洛克菲勒在他事业鼎盛的时候,曾经说:“与人交际的能力,就像糖和咖啡一样,也是一种可以购买的商品。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东西相比,我愿意为这种能力支付更多的报酬。”
芝加哥大学和青年会联合学校曾做过一项调查,想要了解成年人究竟想学习什么。这项调查费用是25000美元,花了两年时间,调查的最后部分是在康涅狄格州的梅里登完成的。那是个典型的美国小镇,镇上的每一个成年人都被作为访问的对象,回答156个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你的职业是什么?你的受教育程度如何?你的志愿是什么?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你如何利用闲暇时间?你的收入是多少?你的嗜好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等等。
那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出健康问题是一般人最在意的,至于第二感兴趣的,那就是如何了解别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使人喜欢你,如何使他人同意你的想法。
根据我的经验,还没有哪本书能够满足这种需求,我自己也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寻求一本实用有效的关于人际交往的书籍。由于很多人希望有这样的书,我才尝试写了一本,就是本书。这是为我讲习班所写的,希望你也会喜欢它。
为了撰写这本书,我读了所有我能找到的有关这个主题的资料。包括报纸专栏,杂志文章,其他如离婚法庭的记录、各种著作等。同时,我还雇用了一位受过训练的人去研究。他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在各图书馆中查阅我所遗漏的资料,从数不清的传记中寻找案例。
我们读了各时代的伟人传记,读了那些领袖人物的生平记事,自恺撒到爱迪生。有关罗斯福的传记,我就收集了100多本。我们决定不惜一切,找出自古以来,任何人所用过的,关于交友和影响他人的切实意见。
我曾经亲自访问过世界著名的成功人士,尽量从他们身上找出他们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所运用的技术。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威廉·詹姆斯这样说过:“如果跟我们应有的成就作个比较,我们只是朦胧地半醒着,只是利用了身心一小部分的能源。在我们的极限之内,尚有更多的能源,可是我们习惯地不加以利用。”
在你的身心中,潜伏着那些你习惯地不加以利用的能源。本书唯一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发现它、开发它、利用它——那些是孕育在你身心,尚未利用的财富!
如果你读完本书的前三章后,对你应付生活中的问题,并不显得稍微准备得充分些,至少对你来讲,我认为这本书是一个完全的失败!因为,教育最大的目的,不仅是求知识,而是实际的行动。
这就是一本行动的书!
这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成功学奠基之作。在《人性的弱点(精)》这本书里,卡耐基主要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解决很多美国人存在的不会与人沟通、不会与人相处、 不会与人交际的问题。它让美国人第一次明白了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了解了人性的弱点,并能利用这些弱点,取得人际关系上的成功。
《人性的弱点》是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经典著作。本书以大量经典实例糅合其思想精华,深刻剖析了人际交往中展现出的人性,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以理解和真诚的语言,向我们传授了为人之法、处世之道。从如何增加好感度、谈判的技巧、领导者的哲学、婚姻相处之道、鼓励的巧用等诸多方面,结合人性中的弱点,讲述了如何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自出版以来,《人性的弱点》给了无数迷茫的读者以激励,书中讲述的原则帮助了无数困顿无措的人,让他们重新找回了力量和勇气,走出了自己的人生坦途。
《人性的弱点》能够帮助你冲出思想的桎梏,告别人际交往的窘境,让你在社会中如鱼得水,在工作中节节攀升,在爱情上甜蜜如意。并助你了解未知的自己,拥有前所未有的正能量,从而走上自己人生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