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扬州人
有些国语教科书里选得有我的文章,注解里或说我是浙江绍兴人,或说我是江苏江都人——就是扬州人。有人疑心江苏江都人是错了,特地老远的写信托人来问我。我说两个籍贯都不算错,但是若打官话,我得算浙江绍兴人。浙江绍兴是我的祖籍或原籍,我从进小学就填的这个籍贯;直到现在,在学校里服务快三十年了,还是报的这个籍贯。不过绍兴我只去过两回,每回只住了一天;而我家里除先母外,没一个人会说绍兴话。
我家是从先祖才到江苏东海做小官。东海就是海州,现在是陇海路的终点。我就生在海州。四岁的时候先父又到邵伯镇做小官,将我们接到那里。海州的情形我全不记得了,只对海州话还有亲热感,因为父亲的扬州话里夹着不少海州口音。在邵伯住了差不多两年,是住在万寿宫里。万寿宫的院子很大,很静;门口就是运河。河坎很高,我常向河里扔瓦片玩儿。邵伯有个铁牛湾,那儿有一条铁牛镇压着。父亲的当差常抱我去看它,骑它,抚摩它。镇里的情形我也差不多忘记了。只记住在镇里一家人家的私塾里读过书,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好朋友叫江家振。我常到他家玩儿,傍晚和他坐在他家荒园里一根横倒的枯树干上说着话,依依不舍,不想回家。这是我第一个好朋友,可惜他未成年就死了;记得他瘦得很,也许是肺病罢?
六岁那一年父亲将全家搬到扬州。后来又迎养先祖父和先祖母。父亲曾到江西做过几年官,我和二弟也曾去过江西一年;但是老家一直在扬州住着。我在扬州读初等小学,没毕业;读高等小学,毕了业;读中学,也毕了业。我的英文得力于高等小学里一位黄先生,他已经过世了。还有陈春台先生,他现在是北平著名的数学教师。这两位先生讲解英文真清楚,启发了我学习的兴趣;只恨我始终没有将英文学好,愧对这两位老师。还有一位戴子秋先生,也早过世了,我的国文是跟他老人家学着做通了的。那是辛亥革命之后在他家夜塾里的时候。中学毕业,我是十八岁,那年就考进了北京大学预科,从此就不常在扬州了。
就在十八岁那年冬天,父亲母亲给我在扬州完了婚。内人武钟谦女士是杭州籍,其实也是在扬州长成的。她从不曾去过杭州;后来同我去是第一次。她后来因为肺病死在扬州,我曾为她写过一篇《给亡妇》。我和她结婚的时候,祖父已死了好几年了。结婚后一年祖母也死了。他们两老都葬在扬州,我家于是有祖茔在扬州了。后来亡妇也葬在这祖茔里。母亲在抗战前两年过去,父亲在胜利前四个月过去,遗憾的是我都不在扬州;他们也葬在那祖茔里。这中间叫我痛心的是死了第二个女儿!她性情好,爱读书,做事负责任,待朋友最好。已经成人了,不知什么病,一天半就完了!她也葬在祖茔里。我有九个孩子。除第二个女儿外,还有一个男孩不到一岁就死在扬州;其余亡妻生的四个孩子都曾在扬州老家住过多少年。这个老家直到今年夏初才解散了,但是还留着一位老年的庶母在那里。
我家跟扬州的关系,大概够得上古人说的“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了。现在亡妻生的四个孩子都已自称为扬州人了;我比起他们更算是在扬州长成的,天然更该算是扬州人了。但是从前一直马马虎虎的骑在墙上,并且自称浙江人的时候还多些,又为了什么呢?(P2-3)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他是我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
朱自清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912年,他进入高等小学,于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他升人本科哲学系。1919年底,他开始发表诗歌,作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之一,他以清新明快的诗作,在诗坛上显出了自己的特色。
1920年,他修完课程,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他在北大期间,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后来又参加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团。1925年,他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开始从事文学研究。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1938年3月,他到昆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特别是1946年7月,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朴、闻一多先生先后遇害,使他震动和悲愤。于是,他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
1946年10月,经过漫长曲折的道路,在黑暗现实的教育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朱自清成为了一位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严重的胃病不幸逝世,年仅50岁。
朱自清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而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然而,1923年,他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又显示出他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便致力于散文创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朱自清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继以《背影》《儿女》《悼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因此,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
朱自清散文感情真挚,他的《背影》《悼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矫揉造作,而是动人心弦,尤其是在《背影》中,他对父亲朱鸿钧的感情之深让读者不由得感动。
朱自清创作的作品文笔清新,为我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我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著名现代作家李素伯说朱自清散文集《背影》给人以“芳香的迷醉”。
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评价朱自清:“他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
著名现代作家李广田评价:“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朱自清著的《朱自清文学精品选(现代文学精品集)》文笔清新,为我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我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背影》《悼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矫揉造作,而是动人心弦,尤其是在《背影》中,他对父亲朱鸿钧的感情之深让读者感到了一丝丝怀念和感动。
朱自清著的《朱自清文学精品选(现代文学精品集)》收录了众多朱自清的散文和小说作品,其中包括脍炙人口,感动千万读者的散文名篇《背影》。
朱自清的散文,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