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1卷)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这本《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1卷)》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每个传主都是按人物一生经历的时间顺序,抓住重点写。秉笔直书,功过分明,实事求是,不溢美,不掩盖重大历史过失。作者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对传主进行了艺术创造,使得传记生动感人。它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内容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这本《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1卷)》共收13篇传记。包括李达、高君宇、李汉俊、于方舟、周保中、李兆麟、赵一曼、杨超、陈浅伦、黄立贵、李子芳、王尚德、方方。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目录

李达

高君宇

李汉俊

于方舟

周保中

李兆麟

赵一曼

杨超

陈浅伦

黄立贵

李子芳

王尚德

方方

试读章节

立志为国为民,投身国民军

李达,原名李德三,1905年4月19日生于陕西省眉县横渠区崖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终年辛勤劳作,除种地之外,还在农闲时卖些油盐,但仍难使全家温饱。

1910年,李达的父亲一病不起。5岁的李达已知道心疼父亲,在村边捡到一颗杏子,自己没舍得吃,跑回家送给父亲吃,垂危的父亲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不久父亲去世,年仅6岁的李达开始帮助家里干农活。八九岁就随着三个哥哥给地主打短工。李达的大哥李周认为,李家所以受穷、受欺负,就在于没人识字,因而下决心哪怕是借债也要供李达念书。这样,李达才得到学习的机会。从1916年到1925年,他先后在本村的私塾、眉县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堂、西安基督教会所办东道中学、公费陕西省立单级(简易)师范读书。在西安读书期间,李达受到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影响,曾参加过声援上海五卅爱国运动的集会和游行。

1925年,李达从陕西省立单级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先当小学教员,后任横渠区保卫团帮办。眉县历史上出过两位名人,一位是为秦王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白起,一位是北宋主张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家张载。故乡这一文一武两位先贤,对青年李达影响很大。他立志效法他们,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

在区保卫团帮办任上,李达大胆地上书揭发欺压、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还经常为无助的穷人说话,得罪了相互勾结的官吏和恶霸,被强加“煽惑民心”的罪名而遭关押。

家乡已无法立足,李达在考虑出路时,想到了西北边防督办冯玉祥。1921年冯玉祥率部驻防陕西时,曾制止美国人安德森、英国人高林司在眉县太白山上射猎野牛,还指挥官兵参加修筑从西安经眉县到凤翔的公路。1924年冯玉祥领衔电邀革命领袖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这一切都给李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打定主意到甘肃平凉去,投考冯玉祥创办的军官学校。

1926年1月,李达在平凉考入国民军的西北陆军第二军官学校,学习炮兵专业。

冯玉祥治军甚严,创办的军校更是严字当头。与李达同来的几个同伴忍受不住单调、紧张、艰苦的军校生活,陆续跑回陕西老家去了。第二军官学校有冯玉祥从苏联请来的顾问,李达在这里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具备了良好的军事素质,也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为他日后献身革命奠定了基础。

8月中旬,冯玉祥从苏联考察归国,随即开始重整国民军部队。9月17日,国民军在绥远五原誓师,宣布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参加国民革命。12月,为执行“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作战方针,冯玉祥来到甘肃。李达在军校第一次见到了冯玉祥。

1927年2月,李达从第二军官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国民军第十四师任军需官。4月,国民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出师潼关进击奉系军阀。李达随第十四师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孙连仲指挥的右路军作战。同年秋,李达调任第八十二旅炮兵连排长。因作战勇敢、带兵有方,又精通炮兵业务,几个月后,李达被调任第八十二旅旅部少校参谋。

在旅部任职,不必亲冒矢石、冲锋陷阵,又可接近旅长,是个令人羡慕的差事,可是李达却不愿意干。他想当一名真正的带兵官,真刀真枪地干一番事业。经一再请求,参谋长同意他离开旅部去带兵。可这时,与少佼军衔相当的职位没有空缺,李达心甘情愿当了一名尉官衔的副连长。

1929年,陕西省发生大旱灾,李达的哥哥、嫂子、侄子共9口人被饿死。李达在河南得到消息,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充满了愤恨。

1930年5月,蒋冯阎战争爆发。李达随冯玉祥部对蒋介石军队作战。冯玉祥战败后通电下野,李达所在的第十四师移驻山东济宁,被蒋介石收编为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五师七十四旅。李达任第七十四旅学兵连连长。1931年2月,蒋介石命令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率部开赴江西,参加“围剿”中央苏区。李达随军乘火车到江苏浦口,再乘船进人江西。他处事正直干练沉着,深得第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的赏识,被任命为旅部少校副官。

在对中央苏区的第二、第三次“围剿”中,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七师八十一旅大部被歼,2300余名官兵被红军俘虏。“围剿”失败后,各路国民党军都得令撤出苏区,唯独第二十六路军被留在宁都困守,陷入苏区军民的包围之中。第二十六路军官兵多系北方籍,不服南方水土,半年多时间就病死上千人。加之非嫡系部队受歧视,经常被拖欠粮饷,造成全军上下怨声载道。李达也感到前途渺茫,思想陷入深深的苦闷中。P2-4

序言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0: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