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说这个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但是心理学家却说这个社会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总是说人心叵测,但是心理学家用事实证明人心是可以揣摩的。心理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总结出许许多多适应于生活、工作、交往的心理学法则。 以往人们只是局限于心理定律本身所适应的社会领域,但事实上,这些定律对人生也有“导航灯”的作用。因为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设立目标、与人交往、领导组织都可以应用这些原理和定律。陈西著的《改变从心开始(让你从容应对各种日常的心理定律)》详尽分析了每个心理定律,既有对这些定律的详尽介绍,同时也举出了生动详实的例子加以说明,使这些定律更实用,更具指导意义。
弄懂心理学的定律,对内用最科学的方法调适心理,修整出最好的精神状态;对外用最切中对手内心的方法获得利益,是所有成功人士们共同的秘密!
陈西著的《改变从心开始(让你从容应对各种日常的心理定律)》不同于生硬的心理学著作,它遵从人的心理规律。毕竟人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任何一种心理状态的存在都是合理的,但是我们有权知道我们产生这种心理的深层原因,因势利导,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心理因素得到释放。
人们容易相信笼统的概括,而不容易了解真正的自己
从前,有个里长押送一个犯罪的和尚到边疆去服役。这个里长有点糊涂,记性也不大好,所以每天早晨他上路之前,都要先把所有重要的东西全部清点一遍。他先摸摸包袱,告诉自己:“包袱在。”又摸摸押解和尚的官府文书,告诉自己:“文书在。”然后他走过去摸摸和尚的光头和系在和尚身上的绳子,又说道:“和尚在。”最后摸摸自己的脑袋说:“我也在。”
里长跟和尚在路上走了好几天了,每天早晨都这样清点一遍。有一天,狡猾的和尚想出了一个逃跑的好办法。
晚上,他们在一家客栈里住了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和尚一个劲儿地给里长劝酒。他醉了,躺在床上睡着了。和尚去找了一把剃刀,把里长的头发剃光了,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绳子系在里长身上,就逃跑了。
第二天早晨,里长醒了,开始例行公事地清点。他摸摸包袱:“包袱在。”又摸摸文书:“文书在。”“和尚……咦,和尚呢?”里长大惊失色,但他忽然看见镜子里自己的光头,再摸摸身上系的绳子,就高兴了:“噢,和尚还在。”可是忽然又恐慌起来:“那么,我哪去了呢?”
这是个笑话,用来比喻人们有时候对自己不能有清醒的认识。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开始问自己。然而到如今人们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苏东坡有一句有名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如此。明明就站在这个山中,却偏偏不识其真面目。明明自己就拥有“自我”,却偏偏不自悟,或者仅是个模模糊糊的认识j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像老子说的:“知己者强。”一个人越了解自己,就越有力量,因为他知道怎样扬长避短,以及怎样最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但是认识自己是很难的。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由于外部世界的复杂多变,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而不能正确地认知自己。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把自己概括得非常准确。让我们看看这段话是否适合我们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任何人头上都合适的帽子,而太多的人爱把这顶帽子往自己头上戴。
这种对自己的错误认知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那么人应该怎样真正认识自己呢?这就需要人经常仔细地反省自己,不受外界环境的左右。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靠经常性的自我反省和思考,来了解自己的本性及其变化。别人的意见不是不能听,恰恰有时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但是在听完别人的意见后,一定要进行自己的分析,也就是说,你永远不能把自己的脑子交给别人,永远要保持自己清醒的独立的头脑。P3-5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难的就是了解人的内心世界。的确,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往往都是广阔而幽渺的,很多时候我们不知怎么的就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而有的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该怎么做,但是做出来的事情却又大相径庭;为什么对别人先否定后肯定、先抑后扬,最容易给人好感;为什么当一种愿望无法得到满足,有时人们会用其他愿望来代替它;为什么当别人答应了你的小要求,就比较容易答应你后面的大要求……
那是因为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里都隐藏着一个无比神秘和深不可测的“心理世界”。
毫无疑问,这个神秘的“心理世界”通过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进而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是的,也许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碰到挫折,为了摆脱困境而苦苦挣扎的时候,我们曾经翻阅了无数教导人们如何成功的书籍资料,寻遍了各种引导成功的道路,但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我们的内心,忽视了心理世界对我们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我们始终也找不到方向。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由激情变得盲目,由盲目变得迷失,又由迷失变得消沉……
所以,我们要想真正地战胜自己,了解我们的世界,不会在错综复杂的人性丛林中迷失自己,我们就需要领略那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心理定律,掌握其中的奥秘和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了解支配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的黄金法则,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命运也将随之改变。
本书精选的121条心理定律,涵盖了个人生活和进步的各个方面,同时又从许多日常现象和日常行为出发,带你一步一步迈人有趣而实用的心理学殿堂。
心理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许多现象,背后都受到心理学规律的支配,只不过不为我们所注意和了解罢了;人的行为背后也往往具有比较深层的心理奥秘,甚至当事人自己也未必知晓;有一些心理学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世为人,但我们却不一定能将它们总结出来。因为心理学的特点就是,它深深隐藏在生活的表象之下,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却不容易被人所发现。
此书有三个功能:一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包括认知、个性、情感、生理等方面;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处世,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人际交往的规律和技巧;三是帮助我们更深地认识社会,了解人处在群体和社会中的心理规律。
此书是一本心理学的趣味人门读物,它不同于心理学理论著作的深奥晦涩,它对有趣味的故事和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用深入浅出的心理学理论来阐释,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了解许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此书可以帮你了解日常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原因,给你提供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为人处世方面的心理学原则,并使你对生活的观察从此多出一个心理学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