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藤里光阴散
记住,只需一眼
迎新晚会上,主持人叫到桑果的时候,她窘迫地推辞,这时一个瘦高的男孩子走过来,大大咧咧地拿过另一只麦克风,说:“你不介意我们合唱吧?”
桑果终究还是没献丑,但她却记住了他的名字:林熠。
那晚,因为想念顾良,桑果躲在被窝里哭了,她掰着手指算,葡萄一年开一次花,结一次果,那么,四次花开花谢后,她就会离开这座学校,从此和顾良形影不离。没有哪个女孩子喜欢跟枯燥的葡萄藤打交道,她喜欢的是顾良。可现在,他们一个在海南,一个在西安。
她沉沉地睡去,依稀感觉到顾良的脸庞贴得很近,带着薄荷味的呼吸扑在她的嘴边,她像是坐在打翻了的浪头上,眩晕得厉害。
一场春梦,梦醒了,她羞赧不已。
日子是伴随着对顾良的思念熬过去的,桑果一直搞不懂,自己是如何稀里糊涂地坐在葡萄酒专业的教室里的。因为不喜欢,她并不像其他初进大学校园的同学那样,激动地溢于言表,她总是安静的,像一枝开在池塘深处的荷。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桑果背过人,哭着骂自己。
暗恋,只是孤芳自赏
林熠总在桑果出现的地方“偶然”出现。他帮她拎热水瓶,帮她占座,或者在品尝课上,悄悄塞给她一块面包,说:“喝酒的时候吃点面包,这样就不容易醉。”
桑果疑惑地看着他:“没必要吧?”
林熠认真地说:“面包有缓解酒精的作用,看你也没酒量,不要逞能了。”
暗恋,就像开在葡萄藤最阴暗处的花,开了,但没人懂,寂寞地开着,林熠觉得自己就是一朵孤芳自赏的葡萄花。
按要求,每人面前的盥洗台上,都摆了八只高脚杯,值日的同学倒上不同品质的葡萄酒,金黄、梅红、宝石红、石榴红的液体,在玻璃杯内闪烁着莹莹光泽,他们挨个品尝,让酒在舌尖回旋,细心体验那或绵长或清冽的滋味。
戴眼镜的女讲师说:“这么好的酒不喝可惜呀,再说,你们将来要当酿酒师,没有酒量那可怎么行?”
桑果以前滴酒不沾,但这次,她没有领林熠的情,偏想醉一场。一堂课下来,她喝光了面前所有的葡萄酒。
她想顾良了,想念似一剂深入骨髓的毒药,除了酒,她找不到其他解药。
林熠跟在脚步踉跄的桑果后面,一直把她护送到寝室楼下,桑果上楼前,冒出醉醺醺的一句:“咱俩不会有结果。” 那个冬天,桑果像一颗包裹严密的坚果,外壳坚硬得难以想象,所有人都说桑果漂亮,却难追。
一颗心只容一个人
实验田里的葡萄藤绽开了一抹又一抹新绿。
实践课报告上要求填写叶子形状,并据此推断葡萄种类。初长成的嫩叶怎么看都是一样的,面对各种嫩叶桑果就犯晕——叶子,叶子,叶子不都一样吗?
林熠走过来,指着葡萄藤谠:“卵圆形的叶子,是巨峰,而五月紫是这样的,它的叶缘向后卷。”
桑果觉得林熠就像太阳,温暖无处不在。但她却刻意躲避这种温暖,说到底还是因为顾良的存在。爱了一个人,心里就被那个人占得满满的,再也容他人不得。
张小娴不是说了嘛,在爱情里,谁先动心,谁就会落了下风。
下风就下风,她心甘情愿地爱着顾良,哪怕她的爱永远处于下风。
这个春天,桑果的世界就是顾良,而不是葡萄藤上陆续长出的叶子,更不是那些细细碎碎的小花,她像飞过葡萄园的花蝴蝶一样快乐。因为,顾良说要是桑果暑假留校实习,他就来学校看她。
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啊!她心情超好,就破例答应了林熠的请客。
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林熠殷勤地请桑果赏脸吃冰激凌,他请了N+1次,桑果拒绝了N次。桑果每次看着林熠讪讪地转身,心里就有一丝莫名其妙的感觉,那感觉就像是缠在瓶口的细丝,一圈一圈,勒得她室息。
第N+1次,桑果答应了,她三口两口吃完而前的哈瓦那黄昏,仰头冲林熠笑:“哥们儿,爱情是讲究缘分的,而我和你,根本就无缘。”
林熠手里的冰激凌在阳光下一点一点化开,那感觉,很忧伤,很无辜。
但桑果装作没看见。(P2-5)
时光不遗忘
所有的爱情故事,都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互相倾慕,此生无他;另一种是,我爱你,你爱他,这便是万分纠结与悲伤。
写了很多的爱情故事,有青涩初恋,有甜蜜相恋,也有让人绝望透顶的爱情。写下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主人公唏嘘,感叹他们的爱情为什么那么甜蜜,或者为什么那么哀伤,甚至决绝。
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会渐渐远去。
故事里每一个情节都会渐渐模糊。
忘不了的,是那些人曾经在你的生命里粲然绽放过。
忘不了的,是某一个主人公曾在我的笔下,摇曳生姿。或者,悲伤绝望,让我敲打键盘的手指曾经颤抖不已。
岁月是魔术师,改变了他们的容颜,改变不了的,是那些枝杈清晰的回忆脉络,那些爱与不爱的刀光剑影。
时间不遗忘,那些翩跹远逝的时光。
时间不遗忘,那些鲜活的曾出现在我笔下的男男女女。
岁月会继续雕刻我们的容颜,直到我们老去。
完
活成一支小夜曲
不是所有的文字部山高水长,深远厚重,气势恢宏;不是所有的人生都似金戈铁马,大江东去,万丈豪情;不是所有的生活均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方能演绎。其实,凡俗的生活,很多时候,只合十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鲜活柔曼的小资情调,如叫人辗转反侧的宋词小令,如轻音乐,如小夜曲,暖心润肺,优美抒情。
以小夜曲闻名于世的莫扎特、舒伯特、古诺、海顿等,将人生活成了小夜曲的模本。莫扎特歌剧《唐璜》里的小夜曲,是歌者在少女窗前弹着曼陀林歌唱的典型的小夜曲,缠绵婉转,悠扬悦耳。舒伯特的《听,听,云雀》,是一首晨光初现时吟唱的小夜曲,曲调清新,旋律轻盈,伴以拨弦乐器的声音,创造出优美恬静的意境。古诺为雨果诗作谱写的小夜曲,流传不衰,具有摇篮曲风味,丝丝缕缕,如青烟在晚风中飘荡。海顿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是一首典型的器乐小夜曲,将抒情、奏鸣、交响、协奏融于一体,美不胜收。
把或长或短的人生,活成小夜曲的,除了音乐家,更多的是诗人。多感的诗人常常以美丽的生活体验,弹拨生命中的小夜曲。那份美丽的体验,恰似一朵又一朵安详的花,泊于午夜中央,轻声歌唱。很多时候,生活的谜底一旦被揭开,就会简单得像一张在生活之火中,缓缓地燃为灰烬的白纸;就算再复杂一点儿,也不过像爱情,纵然千回百折。最后还是要流入暖暖的温床。
戴望舒的《雨巷》,分明就是一支哀婉迷离的小夜曲:“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这首诗,反映了当时许多失去理想、火把和方向的年轻人的彷徨心态。它以意识流动的笔法、简约独特的意象,塑造了一位“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朦胧而迷离、引人遐想无限的形象,正是戴望舒追求美好人生而不得的写照。命运多舛,在人生曲折中行走的戴望舒,用自己孤独的灵魂、敏感的心灵、不倦的思索,温暖了无数迷茫的人,也温暖了那个寒气袭人的时代,留下了朦胧含蓄的心灵震荡。
郭沫若的《静夜》,是一支令人回味无穷的小夜曲:“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诗人形单影只地站在海边,对月吟哦,字里行间充溢着失望,也流露出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月光、松林、白云、疏里的描写,诗人展现出一幅幽美的“月夜晚景图”,把读者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梦幻世界,由地上到天上,由现实到鲛人传说:诗人面对苍茫宇宙,敞开胸怀,诉说郁积已久的忧愁。那淡淡的忧伤,一如漏出的疏星、朦胧的月色,令人陶醉和回味。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则是轻盈柔美的小夜曲绝唱:“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首诗,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景里,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形象鲜明、意境深刻、音韵生动,以真心写真情,淋漓尽致地凸显出诗性之美。灵性的夕阳、金柳、柔波、青荇、清潭、虹影、木船、星辉、新娘等,虚虚实实,巧妙地演变成一幅幅优美绝伦的图景。诗行之中,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和着诗人的情感节拍起起落落,交融出天衣无缝的氛围,营造出荡气回肠的意境。
生而为人,各有各的活法;心灵文字,各有各的写法。有人粗犷豪放,宜于慷慨悲歌,字里行间引经据典,铺陈万千气象,读来余味无穷;有人禀赋天成,精于自然婉约,清和明畅,意致绵密,可直入内心,“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他们就这样随心随性地活着写着,一不经意,就将自己活成了精致缠绵、叫人流连回味的小夜曲。
什么样的爱情最美?
十六岁,心里乱撞的小鹿可能就是最美的爱情;二十岁,上课、放学、吃饭、打豆豆,共同成长可能就是最美的爱情;初入社会,能一起经历风雨坎坷可能就是最美的爱情;涉世渐深,陪伴着自己走过漫漫长夜迎来黎明可能就是最美的爱情;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我们要的东西也不一样,爱情是什么,也越来越说不清楚,越来越模糊。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一个人愿意陪着你经历沧桑繁华,便是朴素崇高的爱情。即便彼此遥远相隔,在唯美的月色里,亦互相牵念,这大概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吧!
李睫著的《借月的柔情想你》讲述了多篇感人的爱情故事,每一篇都带给你不同的感觉,值得品尝与收藏。
夜深人静,对影难眠,此刻,你是否知道我在想你?窗外,明月如霜,洒满西楼,淡淡思念淡淡愁。
李睫著的《借月的柔情想你》中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故事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她的文字能够牵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
作者李睫是《女人坊》的明星作家。网络上到处都有她的文字,他的爱情小说更是被各种杂志争相转载,被她所感染的读者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