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普莱斯考特、吉莉安·D.崔格斯著的《国际边疆与边界——法律政治与地理》共有两大部分,每部分有七章。第一部分系统研究了国际边界的若干基本问题。第二大部分依次介绍了美洲、中东、非洲、亚洲、欧洲、东南亚群岛和南极洲的国际边界和领土争端情况。
| 书名 | 国际边疆与边界--法律政治与地理/武汉大学边界与海洋问题研究译丛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 作者 | (澳大利亚)维克多·普莱斯考特//吉莉安·D.崔格斯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维克多·普莱斯考特、吉莉安·D.崔格斯著的《国际边疆与边界——法律政治与地理》共有两大部分,每部分有七章。第一部分系统研究了国际边界的若干基本问题。第二大部分依次介绍了美洲、中东、非洲、亚洲、欧洲、东南亚群岛和南极洲的国际边界和领土争端情况。 内容推荐 维克多·普莱斯考特、吉莉安·D.崔格斯著的《国际边疆与边界——法律政治与地理》从历史、地理、政治和法律等角度全面研究了国际边疆和边界相关问题,是国际边界研究领域最权威的著作之一。全书分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共十四章。总论有七章,讨论了涉及边疆、边界和边境的若干基本问题,分析了国际边疆的演变,研究了国际边界争端的起因、类型、解决机制,讨论了领土边界相关国际法原则、规则、制度和程序,深入分析了地图在领土边界争端中的证明力,介绍了与河流边界相关的国际法问题。分论共有七章,分别介绍了美洲、中东、非洲、亚洲、欧洲、东南亚群岛和南极洲的领土和国际边界惰况。 目录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一 国家历史与国际外交 二 当代国际冲突与合作 三 国际陆地边界理论 四 陆地边界相关术语 五 陆地与海洋国际边界的异同 六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边疆 一 拓居边疆 二 政治边疆 三 非洲边疆实例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国际边界的演变 一 世界各大洲国际边界的建构 二 国际边界演变研究 三 过去和当前国际边界的演变 四 国际边界定义的演变 五 国际边界位置的改变 六 国际边界未来的演变 七 边界演变案例:泰国东部边界 八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国际边界争端 一 边界争端概论 二 边界争端的类型 三 领土边界争端 四 边界位置争端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国际法与领土边界 一 概论 二 保持占有原则 三 划界与勘界 四 领土主权的取得 五 承认、默认与禁止反言 六 与领土相关的地理、社会、历史、经济和文化因素 七 影响领土取得的当代因素 八 时际法 九 关键日期 十结论 第六章 领土边界的地图证据:从殖民时期的草图到卫星影像 一 概述 二 地图的证据角色 三 国际法庭给予地图的证明份量 四 确定边界的地图证据 五 结论 第七章 河流边界与国际法 概述 一 河流划界原则 二 公平原则与河流边界划界 三 河流边界与条约 四 国际法与界河的共享水资源 五 1997年联合国《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 六 国际法院和法庭发展的原则 七 结论 第八章 美洲 一 北美洲 二 中南美洲 三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九章 中东 一 北部地区的边界 二 南部地区的边界 三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章 非洲 一 本土国家 二 对非洲的侵略和征服 三 1918年后的边界变化 四 几何边界 五 水域边界 六 裁定边界 七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亚洲 一 从海参崴到阿富汗的中俄边界 二 从俄国到泰国的英国边界 三 法国—中国—日本边界 四 二战后英法殖民地内的划界 五 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之间的边界 六 中亚新国家 七 离岸领土争议 八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欧洲 一 欧洲边界演变的特性 二 1815年维也纳会议 三 1878年柏林会议 四 1919年凡尔赛会议 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边界变化 六 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的解体 七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东南亚离岸岛屿的陆地边界 一 帝汶岛上的边界 二 新几内亚岛上的边界 三 婆罗洲岛上的边界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南极洲 一 英国的要求 二 新西兰的要求 三 澳大利亚和法国的要求 四 挪威的要求 五 阿根廷、巴西和智利的要求 六 国际边界与《南极条约》 七 南极洲领土和边界要求的法律效力 八 1959年南极条约体制 九 边界和大陆架划界: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书目 法律资料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