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光彩著的《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权衡--基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经验事实为前提条件,扩展现有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对如何借鉴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如何借鉴实证研究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宏观经济理论的有益探索,也是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而进行新的理论阐释的尝试。
本书总共有八个部分。这八部分的安排遵循的总体研究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在导论中,论文首先分析了研究问题的背景,导出了问题的由来,并提出了论文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已有研究成果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从而确立了论文研究起点和切人点。第2章“增长与通胀的权衡:理论演进及其假设条件”。本章回顾了自“大萧条”以来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革命,及其追随者们在经历滞涨后的宏观经济理论发展。在梳理宏观经济理论演进的过程中发现,作为阐释和熨平宏第3章“中国经验与中国宏观经济理论创新”。这部分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如何进行中国宏观经济理论创新。第4章“中国投资扩张的储蓄基础及其融资渠道”。这部分研究中国投资扩张的储蓄基础及投资的融资,从而说明中国投资消费失衡这一需求结构失衡的文化传统及制度结构方面的原因。第5章“投资扩张、劳动力结构改善与开放条件下的总供求模型:一个理论扩展”。基于投资扩张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前提,本部分通过重新引入包含了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率的生产函数,从而扩展了经典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这个新的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框架是基第6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模型的应用”。本章的目的则是要在第四章的理论基础上,来阐释中国的通货膨胀、“增长型通缩”及其相互转换,并回答中国会不会发生滞胀。第7章“增长与通胀的权衡:传统政策组合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框架调整”。这一部分是一个对策研究,主要针对第5章和第6章有关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成因的分析,探讨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熨平宏观经济波动。 第8章“结论及政策建议”。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做一些结论性的总结。主要观点有:第一,在“储蓄支撑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下,不仅要考虑到投资扩张的总需求效应,更要考虑到投资扩张对总供给的影响。第二,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部门的单向流动导致总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为总供给正向冲击的因素。第三,由于投资扩张的总需求效应和总供给效应,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供给冲击,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不仅源于总需求,还源于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第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熨平经济波动,在于两个层面:发挥国家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的长期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短期微调。第五,中国发生滞胀是小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