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遥著的《赛金花诗传》比其他同类书更全面、具体,史料更丰富。其他同类书只注重赛金花是位勾栏之女,写她的风花雪月,却没有去写她的内心、写她的情怀、写她内心的挣扎、写她在庚子国难中,以一个妓女的身份去与八国联军司令交锋。另外一个优势是:本书作者是女性,从一个女性的理解和视角来写,有别于其他同类书的作者。作者是在同情、了解这个人物后,把她放在当时那个大环境中来写,这样就不会简单化、同类化。在众多名妓中,她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除名列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外,还有多部笔记和小说涉及她的故事。
万小遥著的《赛金花诗传》介绍:她是清末民初传奇的青楼女子,从苏州河花船上的清倌到状元夫人,一生三次嫁人,又三次堕入风尘,两段奇迹般的人生际遇:青春明艳时陪夫婿出使欧洲,国破家亡时救黎民于水火一一这一切在她身上奇妙地结合,构成了她的如烟人生。
她是苏州河畔赤足戏水的贫家少女,是上海风月场上的头牌,是拯救万千黎民的“九天护国娘娘”,还是北京勾栏中光芒万丈的“赛二爷”?都是也都不是。她只是一个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女人,以平淡与尊严自期,以浮华与苍凉结局。
花开有期,零落有时。留下的只有她那些说不完的传奇……
第一章 花船上的雏妓
“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宋朝的范成大在《吴郡志》中,笔墨轻点,从容地用这八个字道出了苏州、杭州的美丽、宜居与富庶。而本书的主人公,被刘半农教授誉为“中国宝贝”的赛金花就出生在苏州。在十四岁花一般的年龄里,她因一个远方亲戚的引诱而踏上了倚红偎翠、轻歌曼舞、文士和商贾雅集的花船,成了一名青涩中又有如花笑靥、纯朴中又有几分灵秀的雏妓。
大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月九日,在苏州城内的周家巷里,一户人家突然传出婴儿的啼哭,这哭声向世人宣告了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人间。添丁进口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值得喜庆的事情,这户普通人家里也开始热闹起来。
初为人父的男主人姓曹名松,因在家排行第八,乳名为八哥,乡邻们称其为阿松。阿松在喜悦之余,给女儿起名为灵飞,他希望女儿长大后能够像一只轻盈的鸟儿那样自由快乐地飞翔。奶奶则给孙女取了个“彩云”的乳名。
随着彩云一天天的长大,她的名字也迅速被乡亲们记住,只是他们没有料到,拥有这个普通名字的女孩子,日后却有着不平凡甚至是波澜壮阔的人生,她从苏州河花船上一名普通的雏妓,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成为状元夫人、公使夫人,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特殊的机缘又使她戴上“乱世女杰”“九天护国娘娘”等桂冠,当尘埃落定时,历史又无情地将她定格在“风尘女子”“乱世名妓”的耻辱柱上。此为后话。
曹家祖籍是安徽休宁,当时曹家经商,彩云祖父曹多明把家人留在安徽,只身来到苏州与他人合伙经营店铺。在曹松十二岁时,因为安徽到处闹长毛(指太平天国运动,因其披发,人们都称其为长毛),加之官府对老百姓的欺压,致使民不聊生,到处都是逃乱的人,曹家人在动乱中也失散,只有曹松和母亲一路乞讨到苏州,找到了曹多明,才得以生存下来。
由于家乡已陷入战乱,曹多明就没再有带他们母子回安徽,而是在苏州定居继续做生意,但不久生意失败,曹多明也郁郁而终。成年后的阿松靠给人挑水,兼或做点其他苦力活,来养活母亲。后经人介绍,和一潘姓女子结婚,生女彩云,后又添一子。
彩云的母亲家在苏州,是典型的江南女子,长得苗条、水灵,难得的是性子也温润善良,深受亲戚和邻居们喜欢。
彩云出生后,家里的日子过得更紧巴,但一家人和睦相亲,倒也其乐融融。彩云就在家人的呵护中一天天长大。那时,由于家庭困难,偶尔能够吃上一顿状元饭,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所谓状元饭,是一种鲜红色的油糯米饭,即先用红米苋煮出苋菜汤,再加熟猪油拌饭而成。一顿材料如此简单的饭,对于彩云来说,却是人间最美的佳肴。因此,每当吃状元饭时,彩云总是高兴地喊:“吃状元饭啦,吃状元饭啦……”彩云的奶奶和邻居们说起这件事情时,大家都笑道:“小彩云这么爱吃状元饭,长大后一定会嫁个状元郎!”奶奶听后,虽然不把此话当真,却也满心的欢喜,平日里对彩云的照顾就更细致、周到。
其实,奶奶是个家教极为严格的人,家里一切大小事务都是她当家做主,谁违背她的意愿,都会遭到呵斥,但彩云是例外,她对彩云格外宠爱,舍不得打一下,骂一句,饮食、服饰等也尽量照顾着彩云。也正因为有着奶奶的呵护,彩云小小年纪就出落得如出水青莲,清雅、大方,虽然没有惊艳的极致之美,却耐看,一举一动极富韵味。
于是,在苏州河边,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姑娘和伙伴们一起戏耍,或是用柳枝去撩拨河水,或是坐在岸边把脚浸入水中,享受着水流慢慢冲洗脚心那种舒适的感觉。好甜美的姑娘!好乖巧的模样!河中来往的船只上的商客、文人们经常由衷地赞美岸边那个赤足戏水的小姑娘。
春天的苏州河是静谧的,有如江南女孩那样温婉、柔美;苏州河又是热闹的,河上来往的除了普通的小船外,多是花船。花船因为带上姑娘,可以饮酒作陪,所以,一般花船上总是下棋品酒、丝竹琴鸣、小曲悠扬,为静谧的苏州河平添了几分热闹。
苏州河上最著名的花船,当属张大魁、焦八等人家的。当时的船只分为好几种,如船上带有姑娘,这种船就称为“花船”,船上的姑娘称为“坐舱姑娘”;如船上不带姑娘,这种船称为“清船”。船上没有太多规矩,客人身份也不一,有风雅之士,也有市井之恶徒,船主为了挣钱,是不管客人身份的,对他们的要求也是尽量满足,如有的客人不喜欢坐舱姑娘,就可到外边去叫,这种方式称为“叫条子”。
叫条子的规矩是:谁叫的条子,被叫的女孩儿就搬个凳子坐在谁旁边,船上侍役则过来给女孩儿端上茶,这喝茶也极有讲究,都用盖碗,这是专门给女孩儿喝的。这种盖碗不是普通百姓家里的粗瓷大碗,而是出自景德镇的做工精良的茶具,盖碗四周的花鸟鱼虫、祥云、龙等图案是先手绘、接着上釉,然后再送进窑中高温烧制。出窑后,只有那种器型正,色彩均匀、品相完美的才能被选用上花船。
按照船上的规矩,女孩儿陪客不能喝酒,但能嗑瓜子、吃茶点、干果。船上的男客大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实力来选择抽鸦片或是水烟。当然,有的文人雅士则只是饮酒赋诗听曲,称为雅集。
上船的女孩儿都是穷苦人家的姑娘,为了生活才来船上卖笑卖身,每次上船她们会随身带着粉盒、槟榔盒等小物品。姑娘们的衣着都比较朴素,大多是穿自己家里纺织的粗布,身上的饰品也是银质的多,极少数有用金质的或镶宝石的。粉盒只在有重要客人出场时装扮敷面用,如果是一般客人,她们是舍不得用粉扑面装扮的,毕竟,一盒粉所花的费用对于贫穷的她们,也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槟榔盒里装着槟榔、豆子、瓜子等物,方便客人在饭后,喝茶时当茶点。
当时苏州河上的行规是:船上付给条子的钱,清倌四元,红倌五元,但她们拿到手的是一样多,因为临走时必须赏给杂役小费,清倌一元,红倌两元,这叫“坐舱钱”。一般是女孩子把钱放在茶盘底下,等杂役来收拾桌子时,把钱拿起来向船板上一丢,“当”一声脆响,随即高喊一声,“某某小姐赏”,外面的其他杂役或是船工就齐声大喊,“谢谢!”这是铁打的规矩。
每一艘船就是一个小世界,船上娱乐、饮食都很齐全,甚至可以代办酒席,清船上的价格比较便宜,如果客人少,连酒饭费用在内,一天三四十元钱足够;花船费用就很大,每天都在百元以上,当然花船上的装饰、食材等也比清船高端得多。客人上船一般是在下午,边娱乐边吃些茶点、酒水。开饭大多是在掌灯以后,像陆地上的餐厅一样,喝酒、猜拳、听曲、吟诗作赋等都可。
每到夜晚,船上的灯光倒映在水中,星星点点,朦朦胧胧,煞是好看。只是这样的夜晚,这样的美景,往往是伴随着穷家小户女孩儿的哭泣和无尽悲伤,正可谓几人欢乐几人愁。P3-5
在赛金花六十余年的人生中,不管是最初陪洪文卿小住,还是后来开班子再到最后脱籍从良,她有大部分时光是在北京的铁拐李里胡同、樱桃胡同等地度过,而我与她跨越时空的偶遇,也源于胡同。
1998年夏天,我和几位痴迷北京胡同文化的同学,相约利用休息时间去前门一带逛老胡同,在那些沧桑又厚重的胡同里,我们用脚步去印证前人的足迹,用心去感受胡同变迁的沧桑,用眼去发现历史留给我们的各种谜题。
一日,在逛至八大胡同之一的朱家胡同时,我边退着走边抬头看一户门上的匾牌,却被一石枕绊倒。我狼狈地爬起,边拍身上的灰尘边抱怨同学没有提醒。
“姑娘,赛金花当年也在这里摔倒一次,你呀,和她有缘。”
“赛金花赛二爷?清末民初那位有名的勾栏之女?”我回首,见发话的是一大爷。
“对,是她。”大爷含笑。
“我和她八竿子打不到一处,而且,我非常不高兴您把我和她一起相提并论!再者,我是良家女儿!”
“你误会了,我别无他意,只是见你摔倒在地就想起了她,她可不是一般人。”
“我早在《孽海花》一书中就认识她了,再怎么不一般也与其他勾栏之女无二。”说完,我准备去追赶已转向另外一条胡同的同学。
“那不是真实的赛金花,你被书本蒙蔽了双眼!”
“可是,她在民国时期就香消玉殒了,您又怎么了解她?”
“我和她有渊源。”
“她又没有留下孩子!”我摸着负痛的后脑勺,口无遮拦。
“是我父亲和她相识!”
“哦,老伯的父亲当年是八大胡同的常客?”我坏笑道。
“不是!我父亲只是在她家当过一段时间的仆人,后又是邻居。”大爷再一次原谅了我的年轻无知。
“她没有倾城之貌,也没有秦淮河畔的柳如是、李香君有文采……”我努力在脑海里搜索与赛金花有关的文字记忆。
“也许你说的有道理,可是,她当年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为保护北京所做的努力,却是柳如是、李香君她们做不来的,甚至是当时绝大多数朝臣都没有能力做到的。”
“您要为她正名?”
“我想,但我没有能力去记录那段历史,我书读得不多,大字识不了几个。”大爷一脸坦诚。
“那么,我能为您做什么?”我见同学们已消失在胡同尽头,干脆坐在那石枕上,脱离了团队。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把自己所知道的赛金花的故事讲给你听,将来有机会你再整理成书出版。”
“为什么找我?”
“这石枕在这里有近百年的历史,有成千上万的人从它旁边经过,我在这附近生活多年,但只有你和赛金花在这里摔倒过。”
“有趣,”我笑道,“但我现在没有精力、能力、财力写她,我得先为填饱肚皮而工作。”
“理解。”大爷朗朗一笑,“你可以不用现在就写,只需花一些时间听我讲就可,如果愿意,下个礼拜我在这里等你。”
“与其说我与赛金花有缘,不如说和您有缘。可是,您怎么笃定我有写作能力?”
“刚才你那些同学都在拍照,只有你手里拿个小本边看边记录,我确定,你就是我要找的人,要知道,我跟着你们走过好几个胡同了。”
“好!假如我有衣食无忧的那一天,一定动手写她。”
“咱们丑话说在前头,”老伯顿了顿,“我给你讲她的故事,没有报酬给你,你呢,将来即使因为赛金花的传记而功成名就,也不用惦记给我好处。”
“成交!”
接下来几个星期六,我都去前门。
大爷给我讲了赛金花在上海、天津、北京的青楼中的一些故事,特别讲述了她在庚子之殇中的义举。
也是在那些日子里,大爷领着我吃了老北京的“小肠陈”“爆肚冯”“都一处”等老字号小吃。
最后一次见大爷,是他给我讲赛金花之死。我知道,我和大爷的缘分也该结束了,因为我还有学业、兼职工作,我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去前门。但告别时我向他郑重承诺,他日不管境遇如何,我都会把赛金花的故事写下来,给大爷、给自己一个交代。临别,大爷给我一万块钱作为今后的写作经费,我拒绝了,尽管那一万块是我当时兼职两年的收入。
自从大爷给我讲了赛金花的故事后,她的整个人生就像一个蚕茧开始在我大脑里孕育,并逐渐成长,只等破茧而出的那一天。
然而,理想、情怀和现实总是矛盾的,结束学业后的我必须先工作,然后是买房、成家、养孩子、再到创业,时间的脚步就到了2014年,这个过程足足耗费了我十六年的光阴。这期间,不管如何变故、如何困顿、如何煎熬,我从未放弃对大爷的承诺——为赛金花写一本传记。工作之余,我开始收集、整理与赛金花有关的资料,去图书馆查证大爷提供的各种信息;多次去八大胡同、琉璃厂等地寻找、感受她的气息。
2014年夏,我突然感受到脑海中那个茧已丰满,她开始向我呐喊、向我抗议,她要破茧而出!
于是,我开始动笔写,计划2015年春节完稿。此刻赛金花的生活境况,也如一幅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美丽的苏州河边,她赤足戏水;简朴而温馨的家里,她吃着奶奶做的状元饭……
从破茧到化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意外的是2015年我的身体出现了状况,不得不停下写作。看着那未完成的稿子,想着对大爷的承诺,几多感慨、几多心酸、几多迷茫……
2016年元旦后,在身体逐渐好转的情况下,我写完了最后的八万字,此时,赛金花已逐渐丰满,她不再是苏州河花船上那个羞涩的清倌,不再是上海风月场上的头牌,不再是北京勾栏中光芒万丈的赛二爷,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有爱、有情、有义的女人!她努力习文断字提升自己,以期改变命运;她敢爱,追求美好的情感渴望相夫教子共享天伦!虽然命运无数次发给她坏牌,但她不是安顺地接受,而是呐喊、抗争、改变……
赛金花(本名富彩云)出生于苏州,在十四岁花一般的年龄里,她因生活所迫踏上了倚红偎翠、轻歌曼舞、文士和商贾雅集的花船,成了一名青涩中又有如花笑靥、纯朴中又有几分灵敏的雏妓。因缘际会,在花船上结识了状元洪文卿,洪纳其为妾,随后随洪出使西方四国,从清倌到状元夫人,赛金花完成了质的蜕变!她高贵、妩媚、善解人意且深具东方女性特有的风韵,成了高级社交场合的焦点,名气甚至盖过了洪状元,并迅速在西方社会刮起一阵“东方第一美人”的旋风。
归国后随着洪文卿的离世,围绕在赛金花身上的各种光环也迅速消失,没有任何依靠的她在苦雨凄风中挣扎,繁华的北京城和故乡那号称天堂般的苏州都没有她的容身之地,失去了翅膀的天使开始堕落风尘……万般无奈之下,赛金花决定去上海谋生。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接纳了她,同行中的姐妹也给了她不少帮助,但好景不长,洪家故旧们用各种手段把她逼出了上海。
赛金花在天津再张艳帜,班子取名为“赛金花”,并与官至户部尚书的杨立山、曾任浙江、江西巡抚的德晓峰等朝廷重臣交好。后来,她在杨立山的建议下,把班子带到了京城,每日门庭若市,她出入王侯将相之家,与名流换帖子八拜,与商贾把酒言欢,成为京城风月场上最靓丽的风景。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朝廷大乱,慈禧把抗击洋兵的希望寄托在念咒语、烧咒符、自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身上,自己则在第一时间率领心腹大臣,挟持光绪逃亡,未出紫禁城,就遇上联军盘查,在生死关头,是赛金花从容地与联军士兵交谈,从他们的刀枪下救出慈禧一行。
在紫禁城里的金銮殿上,赛金花和联军司令瓦德西直面交锋,最终使北京城避免遭受更大的破坏。征服瓦德西,她用的不是倾城之貌,不是口吐莲花,不是女性最原始的资本,而是她的胆识、勇气、才情和拳拳爱国之心! 李鸿章受命议和,几经谈判却陷入僵局,这时,赛金花挺身而出,她利用自己和瓦德西的特殊关系,机智地与克林德夫人周旋,终于保全了慈禧、尽最大努力维护了清廷,减少了国家的损失。因劝告瓦德西约束联军减少了暴行,赛金花在议和成功后被百姓们誉为“九天护国娘娘”,再一次名动京城。
在庚子国难中,她以“国家是人人的国家,救国是人人的本分”为己任,最终使北京城避免遭受更大的破坏。但她的“耀眼”刺痛了一些权贵,他们借故将其打入大牢,入狱后的赛金花不甘这样的命运,她申辩、抗争、甚至花光财物去疏通关系,最终却无力扭转乾坤。出狱后被赶出北京,被勒令回老家苏州并永世不得再踏上北京的土地。
在苏州短暂的停留后,迫于生活上的压力,赛金花带着母亲再一次去上海。本想借“赛二爷”的名气重操旧业,却幸运地遇到曹瑞忠。他们有过一段婚姻,虽然短暂却也恩爱,但幸福的日子很短暂,不久曹瑞忠患病不治身亡,失去了爱人而重陷生活困境的赛金花,不得已再张艳帜。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从未放弃对家的渴望,她厌倦这种皮肉生涯,她渴望过平常的生活,机缘巧合下,她遇到了革命党人魏斯炅,并结为夫妻,但两人依然未能白头,魏斯炅因病又先她而去。
随即,生活陷入困顿的赛金花在天桥边的居仁里租了一个破旧的小院,和义仆顾妈姐弟住了进去。在蛰居天桥到离开人世这十几年中,虽然通过报道再次声名鹊起,但此时的她已看破红尘,认为“人生一梦”,因此坚持“念佛修行、忏悔一切”。1936年冬,赛金花油尽灯枯,死后身无分文,由社会名流们募捐,葬于陶然亭。尘埃落定,凄凉如斯!
四
赛金花比历史上的名妓柳如是、董小婉、李香君等少了一分才情,少了一段与才子的佳话,但是,她绝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风尘之女!因为她有深厚的爱国情怀,这种大爱是其他妓女包括当时的很多民众无法企及的;她大义,能冒着危险帮助朝廷追捕的钦犯;她大善,倾心帮助生活困顿的百姓;她大胆,为了北京城免于遭受更大的破坏,她走进被联军占领的紫禁城与联军司令直面交锋;她有情,在曾经的恩客被朝廷斩杀后,她冒着性命之忧去收尸安葬;她勇敢,不惧联军的刀枪从容救出慈禧一行;她睿智,帮助李鸿章解开了谈判的死结;她香艳四射,惊艳了柏林、撼动过上海滩、征服过北京城;她经历传奇,从苏州河花船上的清倌到状元夫人,一生三次嫁人。又三次堕入风尘,同时奇迹般地两次与国际大事风云际会,最后在贫困中黯然离世。
本书比其他同类书更全面、具体,史料更丰富。其他同类书只注重赛金花是位勾栏之女,写她的风花雪月,却没有去写她的内心、写她的情怀、写她内心的挣扎、写她在庚子国难中,以一个妓女的身份去与八国联军司令交锋。另外一个优势是:本书作者是女性,从一个女性的理解和视角来写,有别于其他同类书的作者。作者是在同情、了解这个人物后,把她放在当时那个大环境中来写,这样就不会简单化、同类化。在众多名妓中,她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除名列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外,还有多部笔记和小说涉及她的故事。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赛金花就像一颗闪亮的流星,璀璨地、华丽地留下了在天空滑落的轨迹。但不管她的身上曾经有过怎样耀眼的光环,享受过怎样的殊荣,经历过怎样的事件,却最终无法摆脱悲情人生,在饥寒孤苦中去世,这就是晚清名妓赛金花——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青楼女子。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周霞、彭小牛等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