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乃荣主编的《1930年代的上海话(那些年的上海话)》是研究20世纪30年代上海话的好教材,也是一本描写上海1930年代后期上海市民生活、社会活动和习俗的百科书。全书分类明确,如天地气象、身体疾病、出行交通、称谓亲属、各类食物、家庭佣工称名、建筑、商场店家、游戏场名称和买卖活动等。词语部分反映出上海话中大量的近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出名词,课文内容也多表现现代都市生活,语句中反映出新上海话的形成,语词组句使用习惯呈现出新派上海话的面貌。
钱乃荣主编的《1930年代的上海话(那些年的上海话)》底本为1939年蒲君南(Albert Bourgeois,S.J.)撰写的《上海方言课本》。蒲君南,曾任震旦博物院院长,研究上海方言专家。本书是了解和研究20世纪30年代上海话的最佳范本,其内容大量表现上海现代都市的新生活风貌,语段中的各种场景,反映了都市化后上海各阶层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面貌。其编写语句所采录的都是生活口语,及时地反映了市区形成的新上海话面貌,语词组句使用习惯呈现出新派上海话的格调风味。特别是当年在上海都市生活中不断涌现的大量新名词,书中记得相当全面,许多词语当年还只是刚在上海话中诞生,尚未被吸收进国语和国语词典或扩散到其他城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