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国著的《集体记忆的千年传唱--格萨尔翻译与传播研究》依托史诗学和口头诗学理论,以研究史诗——“文学艺术的最高典范”——这一文体类型的特点和种类开始,然后进入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本体研究,就史诗的特征和流传方式、时代背景与内容、程式结构、艺术成就、说唱艺人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特别是从神话一原型理论、口头程式、口头诗学理论、民族志诗学、表演理论等史诗研究的新近理论、新视角对《格萨尔》进行现代解读和重新阐释。
| 书名 | 集体记忆的千年传唱--格萨尔翻译与传播研究/民族典籍翻译研究丛书 |
| 分类 | |
| 作者 | 王治国 |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王治国著的《集体记忆的千年传唱--格萨尔翻译与传播研究》依托史诗学和口头诗学理论,以研究史诗——“文学艺术的最高典范”——这一文体类型的特点和种类开始,然后进入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本体研究,就史诗的特征和流传方式、时代背景与内容、程式结构、艺术成就、说唱艺人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特别是从神话一原型理论、口头程式、口头诗学理论、民族志诗学、表演理论等史诗研究的新近理论、新视角对《格萨尔》进行现代解读和重新阐释。 目录 绪论 一、本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集体记忆的千年传唱——走进《格萨尔》 第一节 “活形态”史诗《格萨尔》 一、藏族文学的千年奇葩 二、《格萨尔》的文化价值 第二节 《格萨尔》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格萨尔》内容梗概及结构特色 二、《格萨尔》时代背景及思想内涵 第三节 史诗传承人——《格萨尔》说唱艺人 一、说唱艺人角色与分类 二、说唱艺人心理分析与主体性 第四节 《格萨尔》翻译研究现状 第二章 《格萨尔》的传承与传播方式 第一节 《格萨尔》的传承方式 一、口头传承 二、文本书写 三、传承形式的多元化 第二节 《格萨尔》“他民族化”的传播历程 一、藏蒙《格萨(斯)尔》关系分析 二、《格萨(斯)尔》在其他民族地区的传播 第三节 《格萨尔》文本传播形态 一、分章本 二、分部本 第四节 异文本:《格萨尔》的“另类”传播 一、异文本的形成 二、“本事迁移”与《格萨尔》传播 三、《格萨尔》传承的互文性解读 第三章 《格萨尔》译介传播的谱系构建 第一节 《格萨尔》的民译与汉译 一、民译的滥觞——藏蒙翻译 二、《格萨尔》的汉译 第二节 《格萨尔》的当代译创 一、“格萨尔学”专家的学术性译创 二、《格萨尔》藏文、蒙古文、土文本汇编 三、藏族作家的非母语文学再创 四、《格萨尔》译创的理论阐释及启示 第三节 跨界旅行与异域传播:《格萨尔》的外译与英译 一、《格萨尔》的非英语译本 二、《格萨尔》的英语译本 三、《格萨尔》的译介谱系图 第四章 《格萨尔》英译比较研究 第一节 欧陆汉学的早期译介 一、俄罗斯汉学的译介滥觞 二、大卫·尼尔对《格萨尔》的深度描写与文化翻译 三、文化阐释——民族志的深度翻译 四、译本的内容改编及倾向 五、译本的文体变异与翻译策略 六、文化人类学的早期阐释 第二节 北美汉学的现代解读 一、《格萨尔》在北美译介的文化语境 二、《格萨尔王战歌》英译本评析 三、译本对史诗翻译的价值启示 第三节 中华大地的本土阐发 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二、王国振等英译本评析 三、汉语中介——从“民族”走向“世界” 第四节 三部典型英译本之比较 一、译本的翻译特色 二、译本的翻译类型 第五章 世界三大史诗翻译的多维比较 第一节 “文本书写”与“口头传统” 一、荷马史诗的文本化过程 二、印度史诗的文本化过程 三、《格萨尔》:口传与文本并存 第二节 史诗翻译的“文本化”之维 一、荷马史诗翻译史回顾 二、印度史诗翻译史回顾 三、两大史诗翻译的理论共性 第三节 史诗翻译的“口头传统”之维 一、翻译学视野下的“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 二、“口头文学”翻译本体的双重失落 三、“民族志诗学”对《格萨尔》翻译的启发 第六章 学科定位与理论阐发:史诗翻译理论思考 第一节 口传史诗翻译本体的新发现 一、口头文学本体论的遮蔽 二、口头文学翻译本体论的提出 第二节 史诗翻译与翻译观念的再认识 一、《格萨尔》翻译文本关系再梳理 二、原文本及翻译概念的新突破 第三节 史诗翻译与中国翻译文学史的重写 一、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的重构 二、重写中国翻译史的设想和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