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共享经济时代来临
1.1 共享模式由来已久
1.2 共享经济拉开序幕
1.3 共享经济将成为主流
第2章 共享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1 共享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
2.2 共享经济实现“经济的”增长
第3章 共享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1 规范研究法
3.2 实证研究法
3.3 案例研究法
3.4 边际分析法
3.5 社会网络分析法
第4章 共享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4.1 权变理论
4.2 协同消费理论
4.3 认知盈余理论
4.4 非人格化交易理论
4.5 零边际成本理论
4.6 多边平台理论
第5章 共享经济学的内涵与范畴
5.1 共享经济学的内涵界定
5.2 共享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第6章 共享经济的目标和本质
6.1 共享经济的目标
6.2 共享经济的本质
第7章 共享经济学的研究假设
7.1 社会人假设
7.2 超理性假设
7.3 信息非均衡假设
7.4 不完全契约假设
7.5 权的可分割性假设
7.6 资源的海量性假设
第8章 共享经济的理念
8.1 共享
8.2 利他
8.3 协同
8.4.公众
8.5 人本
8.6 平等
8.7 自由
8.8 民主
第9章 共享经济的产权属性
9.1 重用性
9.2 二元性
9.3 碎片性
9.4.瞬时性
9.5 公用性
9.6 租借化
9.7 网络化
9.8 非人格化
第10章 共享经济的特征
lO.1 全要素
10.2 全时空
10.3 全开放
10.4 低投入与高产出
10.5 低成本与高收益
第1l章 共享经济的构成要素
11.1 主体要素
11.2 市场要素
11.3 组织要素
11.4.核心要素:共享平台
第12章 共享经济的运行机制
12.1 自发秩序
12.2 驱动机制
12.3 合作机制
12.4 文化机制
12.5 动态定价机制
12.6 交易机制
12.7 评价与信任机制
12.8 勺束与惩罚机制
第13章 共享经济实现方式
13.1 租赁
13.2 借用
13.3 分享
13.4 接入
13.5 众筹
13.6 P2P借贷
13.7 众包
13.8 众创
13.9 协作
13.10 交易
13.11 捐赠
第14章 共享经济的资源配置
14.1 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
14.2 髟成超效率市场
14.3 碎片化瞬时交易
14.4.激活存量资源
14.5 容易形成规模效应
14.6 优化供需匹配
14.7 交易可重复性
14.8 智能大数据驱动
第15章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
15.1 一般商业模式
15.2 共享群体智慧模式
15.3 共享创新创业资源模式
15.4 共享交通出行模式
15.5 共享空问模式
15.6 共享金融模式
15.7 共享美食模式
15.8 共享医疗健康模式
15.9 共享知识教育模式
15.1 0共享公共资源模式
15.11 共享任务服务模式
15.1 2共享技术与方案模式
15.1 3共享生产能力模式
第16章 共享经济的应用领域
16.1 创意创客
16.2 创业创新
16.3 技术研发
16.4 文化传媒
16.5 知识技能
16.6 金融服务
16.7 生活服务
16.8 快递物流
16.9 制造业
16.10 政府管理
第17章 共享经济学的盈利模式
17.1 盈利模式内涵
17.2 九种盈利模式
第18章 共享经济学的收益与分配
18.1 绩效收益
18.2 战略收益
18.3 其他重要收益
18.4 按需分配
第19章 共享经济的价值创造
19.1 增加消费者剩余
19.2 生产者价值创造
19.3 扩大公众有效需求
19.4 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19.5 产生集合价值
19.6 盘活存量资源
19.7 消化过剩产能
19.8 避免社会性损失
19.9 弥补市场失灵
19.10 推动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
19.11 优化社会信用体系
第20章 共享经济应用案例
20.1 共享助力开发:腾讯开放平台
20.2 资金更有效利用:众筹网
20.3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摩拜单车
20.4 发掘知识时间的价值:分答
20.5 推动制造业升级:i5智能机床
第2l章 共享经济的挑战、问题与对策
21.1 共享经济面临的挑战
21.2 共享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3 发展共享经济的对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