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镇叫做雷利亚
自认为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在离开一个熟悉的地方时,不会有太多太深的情绪变化,即使来到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也能很快地适应下来。在澳门的历练,更让我的自理能力提高了不少。而这一次在机场分别时,看到老爸盘桓在眼眶里的泪水后,我还是忍不住哭了。抛开一时的眷恋和不舍后,留下的是一颗懵懵懂懂的心,藏在弱小的身躯里,雀跃地跳动着,那是对未知的期待,也是暗涌而出的紧张感。
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昼夜颠倒的时空穿越,让我头昏脑涨,疲惫不堪。但落地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是伊比利亚夹杂着丝丝寒意的空气,是南欧夜幕下的恬静和神秘,还有一个陌生国度呼之欲出的热情,这一切,似乎让我得到了一丝抚慰。
一天之内生物钟的混乱,让我无法入眠,在经历了辗转反侧的挣扎后,苏醒了的我终于看清了这个叫做雷利亚的小镇的模样。
雷利亚,是一个位于葡萄牙中部的小镇,更像是一个充满乡土风情的村落,你甚至都无法在百度中查到它的具体资料。而我是一个在大城市长大的女孩子,这样的社会形态,这样的生活环境,都是我不曾体验过的,不过我十分期待这份不一样的新生活。
我们居住在一个小小的C旅馆,它专门为学生提供长期住宿,房租不算贵,一个月只要100欧,只是电费要另外收取。我曾嘲笑一个学西语的高中同学,因为她在去巴塞罗那的第一晚,就把住所的水龙头拧下来了,却没想到我自己在到C旅馆的第一个晚上,竟然就把房间的门锁拧掉了。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是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像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有把门锁拧掉的本事,然而这并不会成为我快速进入别样生活状态的障碍。
C旅馆有一个E老板,初次跟他打交道,就是为了门锁的事情。他热情,亲切,大方,眼神里透露着智慧的光芒。然而,日后的诸多事情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大错特错了。
我们的房间不大,两张床,一个内嵌式的卫生间,一台微波炉,一个高悬于空中会让你得颈椎病的电视机。我的室友当然是我大学期间最要好的朋友豆豆,美好的二人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可是我们却渐渐发现,坏掉的不仅仅是门锁,还有窗户,还有火炉,还有抽屉,还有热水器,无论是该坏的还是不该坏的原来全都是坏的。想用这个火炉把菜炒熟,没有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耐心还真做不到。热水器君就更加不友好了,每=欠只有5分钟的热水,5分钟之后就要重新再烧3个小时。我们一次又一二欠的跟E老板反映这个问题,他从来都不以为然,于是,我们只有加快自己洗澡的速度,毕竟人在特殊情况下是能够被激发出一些不曾发掘的潜能的。冬天的时候,房间里多少有些阴冷,还好我们有暖气,神奇的是,这里的暖气竟然是从窗户里散发出热气,不知道是什么工作原理。享受过温暖之后,我们才发现电费爆表了。葡国的学生告诉我们这是被老板坑了,他们的电费比我们中国学生的电费少多了,我们的电表一定是被做手脚了。也曾有中国学生为此去找E老板协商,最终还是对油嘴滑舌的他毫无办法,于是我们只有自己尽量省着用电。
当然,在C旅馆的生活也不都是不尽如人意的,只是我暂时还没想起来在旅馆的设备方面有什么令人满意的,只记得E老板总是以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企图对我们进行罚款。作为外国人,总是难逃在异国他乡被欺负的命运。但我们几个亲密的小伙伴,总是可以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写作业,于是那些无谓的不愉快早就被我们之间的欢声笑语冲散了。
雷利亚的地势高低不平,黑白相间的石子路拼凑成各种不规则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大航海时代叱咤风云的帝国的往昔岁月。我们的学校距离C旅馆有十五分钟的步行路程,去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我就在一个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但从此练就了走到哪儿,路就问到哪儿的本领。学校很小,只有两栋教学楼,其中一栋楼的一层大厅里有一台全自动的咖啡机,提供各种口味的咖啡。但是像我这种连喝完水果茶都难以入眠的人就没有享用的资格了,然而咖啡机却为成为了这所学校唯一小资的点缀。
P9-13
天青一色 吉光片羽
今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我的欧洲遂学随笔《羽过天青》终于完稿了。从去年7月13号到今天,我一共完成了好多好多万字的创作。创作其实是场持久战,需要灵感,需要思路,需要毅力,需要时间,不能只是三分钟热度。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偷懒过犹豫过,也曾因为其他的事情一再搁浅,甚至一度找不到状态,整整几个月都没有进展。但欣慰的是,我从没想过放弃,并且克服困难坚持写完了。我总算把自己年少轻狂的奇思妙想转化成了文字,总算在青涩的少女时光逝去前实现了一个小小的梦想,它将是我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就让我一直安安静静地做个文艺青年吧,文字才是我最好的归宿。
——摘自(2016.02.14)
那天,我完成了整本书的文字写作,当然,除了这篇后记。写作完成后,我又陆陆续续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进行文字的校对和修订,又前前后后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挑选图片并将它们安置到位。
今天是2016年12月28日,我终于可以写下这篇后记,并正式宣布,我完成了整本书的成稿工作。起笔,搁笔,提笔,停笔,运笔,收笔……原来,写书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后记作为全书的最后一部分文字,好像无关重点,但却又至关重要。有太多的思绪,太多的念想,太多的印象,太多的期望,一起涌上笔端,似乎挥之即下,但却又淡然无痕。
从慕尼黑回到葡萄牙之后,我和邹琳一起去跟她的朋友告了别,然后便开始疯狂地收拾行李。那个时候,我特别想哭,虽然没有哭出来。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割舍。这之后似乎还有很多离别的故事值得记录,可是我却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我拖着两个比我还要重的大箱子,来不及回眸,就已走远。不知道要如何跟葡萄牙告别,如何跟欧洲告别,或许只有今天这本书,才是最好的告别吧。
我所游历过的每座城市,我所到达的每个地方,我都希望能够与它们重逢。没想到的是,今年2月底,就在我完成这本书的写作之后,作为北京华文学院的一名新就职的教师,我有机会再次来到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展招生宣传。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不同的际遇,熟悉的画面,故地重游,让我不由得感慨万千。
远方有多远?
请你,请你告诉我,
到天涯,到海角,
算不算远?
问一问你的心,
只要它答应,
没有地方,
是到不了的
远方。 这是三毛的诗作《远方》,我很喜欢这首诗,喜欢诗中的意境和情愫。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远方情结,远方就像是一片烟波浩淼的海洋,那蓝色的世界里,有汹涌的波涛,有温柔的涟漪:有辉煌的日出,有脉脉的斜阳;有广阔的胸怀,有深邃的思想;有自由的灵魂,亦有心梦的归航。放下凡尘琐事,带上纸和笔,飘遂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该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心灵历程。
就像是一片轻轻的羽毛。
只是,我们一直在红尘中追逐碾转。如果说,相遇是一场注定,那么流年里所有美好的邂逅,便是我生命中永不凋谢的春暖花开。一个回眸,一份眷恋,便让平凡的日子,浸染了些许淡淡的诗意,也让我在如棱的时光中,生出了一对琉璃般明亮的羽翼。在每一个季节的转角,无论有多么不舍,都要做一个完美的交接,然后张开羽翼,轻轻地飘离。
结束这本书的写作,于我而言,也是一次轻轻地漂离。不知道下一次我的羽翼会飞往何处,愿只愿我所掠过的天空,风轻云淡,万里无尘,天青一色,吉光片羽。
期待下一次,在文字中,再与你们相遇。
世界真大 羽毛真小
2013年9月16日,我远赴重洋,来到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国度葡萄牙,开始我的欧洲游学之旅。从那一刻起,我就下决心要把我的游学之路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然而我并没有做到。我总是在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没有时间,没有心情,没有灵感,没有思路……于是,这一计划被一再搁浅,多少游学之路中的心灵风景和游历故事,我都没有及时把它们形成文字。
今天是2015年的7月13日,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可是迄今为止,我已经回国一年了,原来我出国留学是前年的事情了!于是我惊觉时光已然悄然飞逝,却了无痕迹。在这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日子里(不普通是因为我的处女作就要起笔了),我看了一本名叫《说走就走!从北京到罗马》的书,书中记录的是一个北大西语系女生一场延续三十年的旅行,她的故事重新激发了我的写作欲望。
能够在20岁的年龄游遍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并不很多,而我是幸运的,这段经历是我一生中最特别且最值得纪念的,如果不把它诉诸文字,着实可惜,也浪费了我这一手好文笔(请允许我自恋一下)。
不知道我现在还能回忆起多少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但我还是想给自己短暂青春的重要一页留下真实而写意的记录,至少等我到了步履蹒跚记忆模糊的年纪,我还是可以捧起这本由我自己亲手撰写的书,好好回味我那早已逝去的懵懂青春。
什么是旅行的意义?为了自由?为了梦想?为了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为了体验生活?还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也许就像那句话所说吧,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站在温暖和煦的阳光下,呼吸纯净新鲜的空气,头顶是湛蓝澄澈的天空,面前是碧波荡漾的大海,把身与心完全交给大自然,感受天人合一的轻松和惬意,按下相机快门记录每一个闪亮的瞬间,留下真实而美好的回忆,这也许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蜷缩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憧憬别人描述的大千世界,头顶一片小小的阴霾,却不知,拨开重重云雾,会看到美丽的星河。而我在20岁的时候,有幸以交流生的身份来到欧洲游学,让我有机会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社会和环境中,感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验到不同的语言思维,融入到不同的精神群落,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带给我的,也将是全新的视界。
对了,还没来得及说,我是北京语言大学葡萄牙语专业2015届的毕业生,这个专业给了我大三时到葡萄牙交流学习一年的机会,也给了我游历欧洲的机缘,还给了我创作这本书的可能。其实当年高考时,我的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都不是葡萄牙语,但我非常感激这份阴差阳错,让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让我遇到了那些无比美好的人,让我有了那么多奇妙的经历。只能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所有的故事都值得被记录。
大一时开始在北语学习葡语,为的是两年以后去葡萄牙这个遥远的国家;大二时到澳门学习葡语,让我离欧罗巴的边缘更近了一步;大三时我终于来到了梦想升起的地方,并开始了整整一年在欧罗巴的游历;大四时我返回北语,走出梦境,整理心情。上帝巧妙的安排给了我深入实际的语言环境学习葡语,了解欧洲文化的机会,也让我有幸去到不同国度和城市行走,还让我更加贴近环游世界的梦想。
当初被葡语专业录取的时候,我的心里多少有些忐忑和犹豫,因为我一年后毕竟要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北京,离开家,离开我熟悉的朋友们,背负着梦想的行李,去追寻一个全新又陌生的世界。然而现在再回想起来那两年里发生的一切,我却觉得太值得了!
生命中,总有些相遇,能够改变你的一生,与北语相遇,与欧洲相遇,与美好的你们相遇,都成为了我青春中最耀眼的瞬间。大学毕业后离校不足半个月,在我满怀感慨的时候,让我来完成早在大三时就应该完成的梦想吧。
回忆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它总是四处飘摇。那些值得留恋的弥足珍贵的往事,深深地刻入了生命的每一个角落。风在舞动,雨在流浪,风潇潇雨靡靡中独自守望,用一份亘古的怀念装饰失落的遗忘,遗忘了泪水,遗忘了忧伤。终会飘落,终会消逝,却不会忘怀。
回忆是一朵花,为曾经的美好和忧伤花开花落,凋零的是似水的光华,绽放的是青春的诗性。天地悠悠,光阴交织,回忆在沉默的时光里滴滴答答流沙,一程叉一程,静静流淌,不着一丝痕迹。却在生命的某个转角处,浮现出我们如花的笑靥。
岁月易老,青春易逝,生命演映着流年,豆蔻年华张扬着创意和绚丽,些许惆怅,些许浪漫,些许惊悸。敞开心扉,任它自由飘摇,让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尽情回放……
《羽过天青--欧洲悠游记》记录了作者方青羽在20岁时,有幸以交流生的身份远赴重洋,去到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国度葡萄牙游学之旅当中的点点滴滴。在20岁的年纪游遍了欧洲一些国家,有机会进入到完全陌生的社会和环境中,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体验到的不同的语言思维,融入到的不同的精神群落,那段经历是她一生中最特别且最值得纪念的。
什么是旅行的意义?为了自由?为了梦想?为了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为了体验生活?还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也许就像那句话所说吧,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羽过天青--欧洲悠游记》记录了作者方青羽在20岁时,游学欧洲的经历与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