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度阴山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超级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通俗历史旗手度阴山新作!

曾国藩成就大业唯一的秘诀:不走捷径!

正是因为曾国藩日复一日地“结硬寨、打呆仗”,被逼到绝境也绝不松劲,最终硬是熬死了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国。

曾国藩做事看起来慢,其实却是很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死功夫,不留隐患,日积月累,便无人可以超过。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真正了解“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真谛的人:不走捷径、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超过了同时代的所有聪明人。

度阴山著的《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讲述了他的故事。

内容推荐

曾国藩做事看起来慢,其实却是很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死功夫,不留隐患,日积月累,便无人可以超过。

曾国藩自幼读书就用笨功夫,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一篇文章连读几十遍才勉强成诵,连躲在床底下的小偷,都忍不住钻出来替他背了一遍;当了翰林后,为了见上军机大臣穆彰阿一面,他天天写诗文呈送,一连被拒了13次,最后硬是把穆彰阿给感动了;

曾国藩做任何事都不投机取巧,打仗更是将这种“尚拙”的哲学发挥到了极点。

曾国藩打仗从没有用过锦囊妙计,而是信奉“结硬寨,打呆仗”,日日不断地垒墙挖沟、筹备火炮,绝不主动出击,直到把太平军困得人心惶惶、士气全无,再慢慢攻城,最终用四场胜仗彻底解决了太平天国这个大患。

曾国藩深谙“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道理:不走捷径、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超过了同时代的所有聪明人。

度阴山著的《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讲述了他的故事。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笨鸟”初飞

 曾家笨小孩

 相当于进士

 笨招接近穆彰阿

 初露政见

 和朱熹理学的蜜月

 有惊无险过关

 意志力的表现:曾国藩戒烟

第二章 京官路线图

 “意外”的升官

 臭骂咸丰

 京城权贵们的唾骂

 结束京官生涯

第三章 巧计建湘军

 出山任团练大臣

 团练无用也

 就地正法

 打脱牙和血吞

 皮包湘军的崛起

 曾氏军舰

 咸丰三催曾国藩

 曾国藩见死不救:江忠源之死

第四章 湘军首胜

 讨粤匪檄

 岳州之败

 第一次自杀

 咸丰的大棒加萝卜

第五章 坐困江西

 曾国藩轻取武昌

 有功,不赏

 胜利的喜悦:田家镇大捷

 当头一棒:湖口惨败

 怎么抉择都不对

 搞掉陈启迈

 失去左膀右臂

 打虎亲兄弟

 可望不可即的兵权

第六章 东山再起

 和咸丰摊牌

 重塑“金身”

 出山进行曲

 到处一场空

 李鸿章到来

 绝不去四川

第七章 目标:安庆

 终极战略

 解救左宗棠

 洪秀全力助曾国藩

 进祁门

 困祁门

 李鸿章、左宗棠的光辉

 战安庆

 曾国藩福星高照

第八章 布局东南

 为左宗棠谋浙江巡抚

 组建淮军

 四拒借洋兵

 向天京前进

第九章 覆灭天国

 瘟疫来袭

 天国版地道战

 锁紧天京城

 攻陷天京

 李秀成之死

 反还是不反

 曾国藩怒了

第十章 步入失败的怪圈

 新的战斗

 万难迅速出征

 只有苦劳

 中兴幻梦

第十一章 最后没有辉煌

 见慈禧

 去天津

 怎么做都是错

 一个“诚”字而已

 审理刺马案

 去世

试读章节

和历史上很多大人物不同,曾国藩出生时没有神仙送子,没有天象奇观,只有最普通不过的婴儿啼哭。然而老人曾竞希却固执地认为,此子必非凡品,因为此子出生的前一天,他看到了龙。

他嘱咐曾国藩的爷爷和父亲,这孩子有些来历,好生养着,将来必光大我曾家门楣。

很遗憾,曾国藩直到四岁时仍没有光大门庭的迹象。他不是天才儿童,没有强大的记忆力,没有举一反三的领悟力,有的只是和他年纪不符的端重状貌和从未哭过的不可思议。

如果从记忆力高低来评判智商,那曾国藩就是个如假包换的笨小孩。

某年酷夏最热的一天,一个小偷钻进了曾国藩的卧室,正当他要席卷贵重物品时,曾国藩夹着书本回来,小偷只好钻进床底,见机行事。

当时天色已晚,很多人已就寝。可曾国藩却挑灯诵书,要命的是,一篇很短的文章,他读了两个时辰都没有背诵下来。

小偷在床底热得浑身发汗,又过度紧张,几乎晕厥。又一个时辰后,曾国藩还在那里磕磕巴巴,把文章背诵得缺斤短两。

小偷忍无可忍,从床底下滚了出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朗声而诵,势如流水。

曾国藩开始看到床底下钻出个人时,大吃一惊,当对方把文章流利地背诵出来后,就惊愕得张大了嘴巴。

小偷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就你这头脑,别读书了,种地吧。”说完,小偷扬长而去,走进茫茫的夜色。曾国藩望着小偷的背影,愣了一会儿,又拿起书,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

天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资质平庸之辈。但这并不证明资质平庸之人就不能做出绝伦的事业,因为世界上有“勤能补拙”这句格言,同时它也是真理。先天不足,完全可以靠后天努力补足, “勤奋”就是诀窍。

或许,曾家人也注意到了曾国藩的先天不足,所以拼命地为他补足。在家人,特别是他父亲曾麟书的严格管教下,曾国藩的勤奋令人生畏。自认字开始,他常在睡梦中被父亲叫醒,背诵四书五经。一遍不成就十遍,十遍不成就百遍,百遍不成就千遍,直到背诵下来为止。

后来他的父亲不再充当他的闹铃,他就自己制作闹铃:在床边放个铜盆,铜盆上用一根绳拴了个秤砣,把燃着的香用绳子系在秤砣拴着的绳上。十字交叉插在这里,香在那里点燃,当点到这根绳子的时候,把绳子燃断……于是他就这样被叫醒,黎明即起,开始读书。

读书必定是苦事,如果不苦,那你读的书肯定有问题。人的天性是趋甜避苦,所以对普通人来说,读书是考验意志的一件事。  曾国藩意志力顽强,有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倔强,他厌恶%孺弱无刚”的人,所以绝不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他讨厌“胸无大志”的人,所以给自己立下宏图大志,向着这个目标迈进,无论流多少泪,无论洒多少汗。

对于资质平庸的人而言,流汗是肯定的,流泪也是必须的。16岁那年,曾国藩开始考秀才,他老爹也跟着考。这并非他老爹喜欢凑热闹,而是他老爹已考了多年,始终不过关。

第一次,曾国藩意料之中的落榜。他老爹安慰他,你才考一次,不要灰心。

第二次,又落榜。他老爹说,事不过三。

第三次,再落榜。他老爹说,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四次,照样落榜。他老爹说,下次爹还陪你考。曾国藩热血沸腾,更加倍努力读书。

第五次,运气好像来了。曾国藩的试卷虽然被考官评为“文理太浅”,不过还算说得过去,于是湖南省学政(教育厅厅长)发布公告,曾国藩获得佾生资格。

所谓“佾生”指的是虽未入围但成绩尚好,选取其充任孑L庙中祭祀礼乐舞的人。获“佾生”资格后,下次考试可直接院试,不必县试和府试,所以时人称佾生为“半个秀才”。

如果这是第一次考秀才而获得的荣誉,曾国藩一定心花怒放。可他已考了五次,这个“佾生”资格就不是荣誉,而是耻辱。曾国藩在家里踱步,咀嚼着无声的愤怒。他认定这是奇耻大辱,发誓一定要获得秀才资格,洗刷这个耻辱。除了拼命读书外,他找不到捷径。

第六次考试,他和老爹再次落榜。P2-3

序言

我很少写自序,但对于为这本书、这个人,我觉得非得写几行不可。

仅从资质论,曾国藩和历史上的其他伟大人物无法相比。但以人生成就论,曾国藩不会逊色任何人,包括王阳明。

而写曾国藩,恰好是因为王阳明。二人都在短暂的人生中缔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王阳明的成功,绝大程度上靠天资,曾国藩的成功绝大程度上靠后天努力。而这后天努力,也不是瞎努力,他努力的动力源泉和指导思想,正是我们耳熟能详,却半信半疑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无非是以儒家为领舞、百家伴舞的一门修齐治平秘籍。中国历史上,不是没有人用这一秘籍修炼成才,但能铸成盖世巨功,恐怕只有曾国藩一个。

王阳明先是在传统文化中拼命地吸收营养,以卓越的天资跳脱而出,创建了独树一帜的阳明心学,并以此灵动学说中的精髓“知行合一”轻而易举地创建了夺目的事功。曾国藩也是在传统文化中拼命地吸收营养,但天赋所限,他并未另起炉灶,头脑单一地以“诚”为根基,虽艰难蹒跚,却也获取了无人可及的事功。

二者的成功,殊途同归,都是在中华传统文化这块土壤中完成了最顶级的绽放,光彩照人。

我们今天,四处吹嘘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可你知道它到底好在哪里吗?曾国藩会告诉你,只要你按照它的模式,它就能把一个资质平庸的人锻造成圣人。

这圣人不是泥塑的,而是和王阳明一样,有血有肉,灵活变通,能在各种场(政治场、官场、学术场、战场)上羽扇纶巾,笑傲天下。

度阴山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7: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