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闻著的《本色(将军夫人龚全珍)》以甘将军与龚全珍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他们平凡又传奇的生命历程,凸显了为人之本色、共产党人之信念本真。尤其是龚全珍老人信念不改,老而弥坚,不为所动,凸显本色。故事娓娓道来,充满传奇色彩,不乏有趣冲突,寓理于事,饱含深意,读之使人震撼,于微小中见伟大,于平凡中显精神。本书十五万字,还插有数十张甘家旧影集中的老照片,图文并茂,故事感人,可读性极强。
| 书名 | 本色(将军夫人龚全珍)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木闻 |
| 出版社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木闻著的《本色(将军夫人龚全珍)》以甘将军与龚全珍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他们平凡又传奇的生命历程,凸显了为人之本色、共产党人之信念本真。尤其是龚全珍老人信念不改,老而弥坚,不为所动,凸显本色。故事娓娓道来,充满传奇色彩,不乏有趣冲突,寓理于事,饱含深意,读之使人震撼,于微小中见伟大,于平凡中显精神。本书十五万字,还插有数十张甘家旧影集中的老照片,图文并茂,故事感人,可读性极强。 内容推荐 仔细品读这本木闻著的《本色:将军夫人龚全珍》,除了文字给人满满的质朴之感外,再就是字里行间总能感受到龚全珍老人扑面而来的满腔生活热情,即便是那些在别人看来最为艰难的时刻,从她身上总能看到一股股“爱”的暖流。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返乡 1.村里来了个“外国人” 2.初当农民,出尽洋相 3.我还是做老师吧 4.原来老农民的本事这么大 5.学校学生的妈妈,农业社的爸爸 6.围着讲台转,围着锅台转 第二章 遇见 1.她和他的童年 2.她和他都选择了“离家出走” 3.流亡求学路 4.“一枝枪” 5.莲花县,将军县 6.她的“陕西缘” 7.我的大学 8.老干部不会谈恋爱,只会谈马列 9.改变命运的三封申请书 第三章 选择 1.你把这些当官的都得罪了,不怕报复啊 2.硬气、正气,从何而来 3.抠门的一块钱 4.究竟谁是一把手 5.“抠门”变成最大方的人 6.一个将军的“铁人三项”铁算盘、铁面孔、铁脚板 7.苦日子·好日子 8.最后的道别 第四章 本心 1.将军远去的日子 2.她有一个作家梦 3.养老院岁月 4.她又当上了老师 5.这个“古怪”的老太太,最爱“管闲事” 6.老赵的故事 7.追韩剧读琼瑶小说 8.一个保持独立思考的邻家老太太 9.老阿姨遭遇的追问:“精神有用吗?” 附录 龚全珍简历 甘祖昌生平 甘祖昌龚全珍大事记 龚全珍获得的荣誉 参考书目及素材来源 后记 试读章节 放着清福不享,回到乡下,受苦受穷? 都当了将军,那么大的官,还会打赤脚下田? 哪里会种田,这话不过是说说而已吧。 听说是身体不好,回来养病的,过些时候肯定就远走高飞了。 对嘛,世上哪有将军种田的事?中国几千年历朝历代也没有嘛。 众说纷纭。讲什么话的都有,听起来似乎都有点道理。 不管乡亲们怎么议论怎么传说,“风暴眼”中的甘祖昌全然不顾,龚全珍更是没来得及静下心来,细细思量。乡亲们说的江西方言,她有的听不大懂,连蒙带猜明白个大概。 说实话,别说乡亲们不理解,她和甘将军一起生活四年了,最初听说要回农村,她也不理解。她记得最初听到决定时的那种感受:手足无措,心乱如麻。 她听见有人对着她喊了一声‘嫂子”,又听到有人小声文绉绉地称她是‘将军夫人”。这两句方言她都听懂了。她回过神来,也笑起来,从将军夫人到‘农民妻子”喽。 既来之则安之。尽管刚刚见面,还不晓得他们的名字,龚全珍觉得乡亲们真挺亲的,他们面相淳朴,眉眼间的笑透着纯真的善意。 一群媳妇簇拥着她走出屋子,说笑着,吵闹着,要带着龚全珍四处走走。她这才细心打量初来乍到的陌生环境。 甘家有几间瓦房。从外面看,有些旧了,看起来还挺牢固。两层的土楼,木柱土墙,房顶一溜青黑色的瓦片。正房楼下三间,当中是共用的客厅,两边屋子各住着甘祖昌的两个弟弟两家人。住房挨着厨房,不算拥挤,也并不宽敞。将军是大哥,于是被弟弟们让到楼上住。 从外面看还不错,进了屋就不一般了。到处黑乎乎的,尤其是灶房,被火熏得黑咕隆咚。楼上楼下都一样,苍蝇蚊子特别多。白天嗡嗡叫,夜晚嘤嘤唱。对了,晚上也是漆黑一片。上厕所要到屋外去。周遭一片寂静,星星很大很亮。屋里只点一盏小煤油灯,灯芯幽暗,一丁点儿光,越发显得孤寂冷清。 白天最热闹了。一大家子吃饭满满登登围坐三张桌子,每天都像过年一样。只是没啥好吃的,总是素菜三大碗。遇到过节也买一点肉,平时若有些豆腐鸡蛋就是最有营养的。 龚全珍犯愁了。 新疆的生活就在昨天。如今,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营养条件,跟新疆比真是天差地别。别的大人都好说,可丈夫是个病身子,需要好好休养,孩子们也正在长身体,往后的日子还长呢,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吧。 龚全珍观察了几天,想了又想,在回乡的第三天晚上,终于向甘祖昌提了出来。把她在新疆时的种种疑虑,一股脑儿地摊在了桌面上。 甘祖昌只是平静地听着。龚全珍一口气说了一长串,抛出十几个反问,最后说:“好了,我说完了,就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啊?” 甘祖昌一笑。 嘿。就知道他果然又是一笑。 只听他开始说话了:“这有什么要紧的?苍蝇多,勤着打嘛。蚊子多,在蚊帐里总咬不到。没电灯,没事,刚好可以早点睡觉。再说还有煤油灯。吃的嘛,我觉得还挺好,比我小时候没吃的好多了。我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小孩子也能适应。还有什么过不惯的?没有问题了吧。” 龚全珍看着甘祖昌的一脸笑,没言语。 她又能说什么呢。 P12-13 后记 我是在出差采访途中,接到这部书稿的写作任务的。当时,我只知道龚全珍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是“全国道德模范”。除此之外,她到底做了什么,说实话,一时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没敢马上答应下来。我得先做做功课。 那天的阳光很刺眼,正午时分,手机屏幕反着光。我一边走,一边输入了“龚全珍”几个字。等我走出不远,翻看了网页上的几十条报道.就已经下了决心:暂时放下其他采访,马上订票到江西去,去见见这位平凡而又有传奇一生的老人。 为什么这么快我就会被激发?多年记者职业的直觉和敏感,使我对这样一个人物产生了兴趣,不由冒出一个个问号。 龚全珍,以及附加其身的诸多标签:“将军夫人”、“乡村教师”、“共产党员”、“道德模范”,交织在一起,发生过怎样的故事?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身处的时代究竟如何?尤其是她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是我最为关注的。从一个记录者、写作者的角度,观察人、琢磨人,有时候很有意思。而龚全珍,无疑是个“典型”。 我很快在江西莲花县城的一栋民居里,见到了龚全珍老人。她身体硬朗,眼睛很亮。虽年逾九旬,仍思维清晰,说话中气十足。一见面.听明我的来意,老人就语气温和地说:“你听听我的意见,行吧?”完全是一副商量的口气。“我是个小人物,很平凡,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什么好写的。” 她似乎对我的采访不太“感冒”,反倒关心着其他方面:“你是怎么来的?从西安到莲花,这么远,很辛苦的。你在这里待几天?人生地不熟,有什么事需要帮助的,就打个电话,跟我来问。” 古道热肠,自然而然。闻名不如见面。第一面,果然人如其“名”。 我沉浸在龚全珍的故事中。思绪跟随着她,从山东出发,在烽火岁月里,流亡、求学,一路南下,继而向西,进入陕南,考上西北大学。接着,参军、援疆,结识甘将军,后来,叉来到江西,扎根乡村,一直到今天。 表面上看,甘将军无疑是改变她命运的人。但深究其因,她也不是完全被动地“被改变”。她个性坚强,独立思考,最终做出她的选择。 或许,西北大学出版社策划并出版这本书,缘起于龚全珍系西北大学老校友的身份,但又超越了为一位优秀校友作传的简单初衷——龚全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的是一代知识分子无数人的选择。 看起来,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其实,它也记录了一个漫长的艰难的时代变迁。采访听闻她的故事,爱情、财富、理想,很多情节往往感觉像是影视剧里的画面,却是真实发生,毫无修饰。有些故事,乍听起来,不可思议,“无情”而决绝。有些故事,又温情如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还有一些事,细碎零星,都是小事。正因其小,更显“接地气”,有人味。这是难得的本真,曾几何时,我们久违了。 写作有些“难度”,难在此前已有各种角度的多部作品。我研读了这些作品,结合在江西的实地采访,拟定以最大的“冲突”写起:甘将军回乡当农民,龚全珍也接受人生的“逆转”,回归乡村教师的本色。 我记满了厚厚的几个采访本,梳理每一个独具价值的素材,将其放在最合适的段落里;又思索全书结构,以“返乡”、“遇见”、“选择”、“本心”为四大篇章,串起一个个故事。 在采写过程中,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国华先生为采访协调提供了许多帮助;我与西北大学出版社编辑团队保持着充分交流和深入研讨。我还请教了长期关注我写作的几位老先生,他们都给予我中肯到位的建议和意见。初稿形成后,出版社邀请相关领导和文学评论界的专家、学者,对初稿进行了审读评析,孙国华、张雄、高彦平、田明纲、董国强、王向旭几位先生对书稿提出了指导性的参考意见,杨乐生先生、高从宜先生的修改意见直率尖锐。第二稿后,我们又在陕西省档案馆发现了龚全珍在西北大学的原始档案,进行了第三稿的修改和补充。西北大学校史专家姚远先生提供了该校的历史资料。 我还偶然读到《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没想到在书中发现了甘将军与时任摄影记者翁乃强的合影。我找到了81岁的著名摄影家翁老先生,他当即在胶片资料中找出从未示人的老照片数帧.本书系首次发表。 在此,谨向诸位先生致以深深的谢意。他们直言不讳的意见和慷慨无私的帮助,使我深受启发,获益匪浅。唯功力不逮,尽心而为。 现在,这部书稿呈现在读者面前。西北大学也将本书作为“两学一攸’学习教育读本。我只是讲述了一位老人的故事,我想告诉读者,有这样一个人,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是怎样成长的,经历了哪些坎坷、悲伤、幸福和光荣,做出了哪些平凡、伟大、细小、有滋有味的事情。 所想表达的含义,都在字里行间了,无须赘言。讲述这个故事,是想提醒现在的我们是从何处走来的,又走在一条怎样的道路上,将来,会走向哪里。 如果读后有所思、有所悟,能够感受到一种力量,与龚全珍老人在精神上产生交流,那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结果。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