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有人开启一段热恋;每一天,也都有人忍痛分手。人都喜欢自我麻醉,也都不免讳疾忌医。就像大部分人都不太情愿去做体检那样,也很少有人想去写一本“失恋后”的指南。 失恋如此艰难,请让这本书陪你度过失恋后孤枕难眠的夜晚吧。
倪纳著的这本《失恋28天慢慢和自己复合》从自身经历出发,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记录下来的,不仅仅是对于恋爱的想法和感悟,还是一本关于世界和人生的小记。失恋,是破而后立的艺术。失恋后的“立”,在于重新理解过去发生的感情,再次审视自己在恋爱中的位置和态度。更重要的是,用“破”来打碎我们对世界既定的认知,用“失他”来“得我”。
每一天,都有人开启一段热恋;每一天,也都有人忍痛分手。人都喜欢自我麻醉,也都不免讳疾忌医。就像大部分人都不太情愿去做体检那样,也很少有人想去写一本失恋后的自愈指南。
倪纳著的这本《失恋28天慢慢和自己复合》不仅仅是对于恋爱的想法和感悟,还是一本关于世界和人生的小记。
全书将失恋后的28天划分为4个周期,7天一周期,分析每一天的心情。引导读者在不同心境下,可以做哪些事(看书、旅游、清洁家务等),或者进行哪些主题性思考(爱情观、两性问题、女性独立等),从而达到自愈的效果。
28天,既是生理上的代谢周期,也可以是情感的代谢周期。如果失恋这段日子对你来说很艰难,那么亲爱的,请让这本书陪你度过孤枕难眠的夜吧。
早上醒来,觉得胸口闷得作痛,脑袋好像被飞机轰炸过似的,焦土一片。强撑着起了床,转头扫一眼镜子,看到蓬头垢面的自己,自嘲地咧嘴傻笑,想哭却又哭不出来,闷得直让人难受。走到洗手间,浑浑噩噩地拿起牙刷涂上牙膏,放到嘴里才发现涂的是洗面奶,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承认但绝不夸大自己的脆弱和失意
哀莫大于心死,如果此时还能流泪,说明心还没死,至少还能感觉到痛。眼泪若是能流得出来就任它流吧,或如潺潺溪水,或如滔滔江海,任它将内心的悲伤宣泄出来吧。失恋第一天,大脑完全无法思考,“理性”如同海中一颗礁石,早就被“感性”的层层巨浪淹没于漆黑的大海。
你会觉得心一抽一抽地疼,就好像嵌在你灵魂深处的一个重要零部件被人硬生生地拔出来,再被摔在地上砸个稀碎;又好像有人把手伸进你的喉咙里,把你的肺捏住,再一下子扯出来,让你气都喘不上来;身体甚至会像得了疟疾一样不停打摆子,不听自己使唤。大脑会骗人,可身体的反应最诚实。失恋有多痛,在头脑想明白之前,身体会先诚实禀告。
除了身体器官,我们的情感世界也是有器官的,如满足感、成就感、期望值、愉悦感、存在感等。缺失了肝脏,我们的身体会彻底紊乱;同样,缺失了一个重要的情感“器官”,我们的神经系统和感官系统也会随之崩塌。大病一场后,我们只要好好地遵医嘱吃药、休养,身体依旧会恢复健康,我们的情绪虽然同样脆弱,但也不失坚韧。
大部分人都是健健康康地来到这个世界的,所以即使生了病,也会慢慢地恢复良好状态。同样,没有人天生就自带伴侣,我们都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所以失恋后,我们也会慢慢地自我修复到初始的状态。更何况,克服失恋这个“情绪疾病”绝对要比身体复原来得容易。是的,我确定是容易的。很多人无法顺利度过失恋期,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治疗失恋的良药。失恋这个“情绪疾病”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讳疾忌医。
失恋之所以折磨人,有很多原因,有爱的剥离、人生的不确定性、自我否定、存在感缺失、挫败感激增等。失恋第一天因自我否定而产生的以下焦虑情绪都是很正常的:
没人要我了,我要孤独终老了
没了他,我该怎么办
我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人了
和家人、朋友怎么解释
与失恋的斗争,绝不是与前任的斗争,而是重新认知和接纳自我的过程。换言之,失恋是一个重新接受和拥抱自己的旅程,就如同当初你接受你的伴侣那样,你们有过磨合、有过争吵。如今,你要和自己重新磨合,和自己的意志争吵。在这个自我修复的过程中,一旦前任卷进你的情绪里,你很可能会失去重拾自我的机会,并且失去对方对你最后的尊重。P5-7
每一天,都有人开启一段热恋;每一天,也都有人忍痛分手。如果你想获得一点启发,那么你找对书了。
书店里各种恋爱宝典不胜枚举,可真正写如何面对失恋的书却是屈指可数。人们都喜欢自我麻醉,也都难免讳疾忌医。就像大部分人都不太情愿去做体检那样,也很少有人想去写一本面对失恋的指南。上一次失恋后,我度过了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时光。我曾经疯狂地想找到一本能在失恋时帮助我的书,但都无果。等我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下这些文字。
这本书,不求让你能即刻拥抱百花芬芳的春天,只求能陪你一起抵御冬天的严寒。
我记录下来的,不仅仅是对恋爱的想法和感悟。其实,这还是一本关于世界和人生的小记。我对失恋的态度是:与其想把白纸上的一笔黑描白了,不如把这张白纸无限放大,再用思维观念搭建一个多维度的立体空间,到时候,那一抹黑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甚至当你重新审视那一抹黑时,它也不再是黑了,而是变成了一道白云边际处的若隐若现的银灰。
在我看来,失恋是破而后立的艺术。失恋后的“立”,在于重新理解过去的感情,再次审视自己在恋爱中的位置和态度。更重要的是,用“破”来打碎我们对世界既定的认知,用“失他”来“得我”。
对于翻开这本书的你,我感到很抱歉,因为你很可能正在经历着失恋。但不幸中的万幸,在你万念俱灰的时候,这本失恋小册子可以陪伴你左右。我的主意不见得是最高明的,但最起码在这失恋的苦海中,能成为你的一根救命稻草。跟着我漂吧!不管彼岸在何方,总比你白怜自艾地沉入海底要积极些。
失恋如此艰难,请让我陪你一起失恋。
这本书写了半年,我也从单身慢慢准备切换到一场新的恋情中。从第一章满键盘都是泪水,到现在能平和地听着情歌写下文字,我的心态也随着这本书的写作在不断改变。这本书的文字创作对我而言,也是一个自我救赎和自我疗愈的过程。
这几天,我收到他的一条短信。
他说:你总在害怕,你有好多规矩……你说不定是我见过最难恋爱的女人。
我回答:不错,我喜欢恋爱前和恋爱后都保持真实的一致性。坏处是,恋爱前那疯狂的甜蜜期,对不起,我给不了;好处是,一旦开始认真恋爱了,你基本不会被什么意想不到的东西吓跑。
进人一段恋爱,要先和自己分手
写到最后一章的时候,我正在日本进行一个人的孤旅。临行前,他问道,请告诉我怎么才能让你过得更轻松,我会愿意去做。我迟迟没有回答,因为不知道怎么解释“你为我的人生带来了很多快乐,但肯定无法让我的人生更轻松”。两个人在一起,肯定要比一个人的人生更复杂。两个人一起的人生必然面临更多的问题,但两个人一起分担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会是非常美妙的经历。
旅途中,他常发信息过来,其中有一条是:我知道你不喜欢发短信,但是请为了我,早晚还是要报个平安。于是,我每天早上起来,开始练习对他说“早安”,晚上睡觉前提醒自己和他道“晚安”,好几年都没有这样的习惯了。尝试了几天,我渐渐从不习惯到勉强适应,然后变成一种行为模式,可能以后还会从行为模式转变成思维模式。
在日本的最后一天,我在一个小花园里散步。突然,心里涌现一丝莫名的怅然若失,这是一种陌生但却似曾相识的感觉。走着走着,我突然想停下脚步把这一刻看到的美景分享给一个人;过了半小时没有收到他的回信,心里就惴惴不安。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如果说失恋的感觉是心被撕成两半,那是种空虚的痛;那现在这种感觉就有点像一颗正常运行的心脏突然被塞入了另一颗心脏,有一种喘不上气的肿胀感。但一想到这个人,心里就有万分甜,会瞬间消除心中陌生的肿胀感。
仔细想想,这应该就是和单身的自己说分手的失恋感。我庆幸自己有这种失恋感,这是第一次,在恋爱前,我没把自己扔掉,没有朝着喜欢的人,什么都不顾地往前跑。第一次,我看到了自我,看到了自我完整的重要性。
如果在开始一段恋爱之前没有这种失恋感,那这样的单身生活肯定出了什么差错。单身的时候,要努力让自己恢复到自我完整的状态,这样才能和另一个完整的灵魂一起展开一场健康的恋情。它不是让两个残破的灵魂互相完整,而是让两个完整的灵魂互相加持。
美好的爱情,或许不在于那个“对的人”,而在于“对的时机”
……
爱情:轮回
人生,不就是在不断地轮回吗?
不断地和自己分手,不断地和别人分手;或者不断地和自己复合,不断地和别人恋爱。
所以,即便现在分手了,如果单身生活能过好,分手只是状态的转变而已。希望这本书能给一些朋友带来一些宽慰。想想看刚分手的那段时间,你如浮萍一般漂浮在各个红绿灯街口,望着来来往往的人,觉得自己完全不属于这个世界,心痛到恨不得失去意识。但现在,自己努力着,搭着时间这趟顺风车,也都过来了。
单身也好,恋爱也好,自我独立永远都是基础。爱情没有捷径可走,同样,爱情更不是人生的捷径。与其把自己交给一个人,成为他的附属,不如把自己的后背靠在他背上,成为他的战友。这两种身份,对于另一半来说,哪一种更不可或缺,哪一种更不可替代?答案不言而喻。
对于“单身”和“分手”,希望本书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认知上的转变。单身了,人生的方向盘终于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现在终于是你来选择要过什么样的人生了。一段好的爱情才能换来好的人生,如果反过来则未免有些遗憾。
但愿在这本书的陪伴下,你的失恋能够顺顺利利的。失恋,是成长,是找回自己的孤旅,是破而后立的艺术。愿这本书陪着你的日子,能让你重新找回对自己的爱。
慢慢来,时间是最好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