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迻(通鉴沉思录)》是姚琮先生阅读《资治通鉴》后,反思中国历史16朝兴衰起伏,探究1300多年庙堂与宦海沉浮之心路历程。
只有反思,才有精进;只有韬光,才能重生;透过历史找到自己。
所有管理者无不俯身事务,《史迻》帮您最短时间择要而通,为探索者、思考者指点迷津。
| 书名 | 史迻(通鉴沉思录)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史迻(通鉴沉思录)》是姚琮先生阅读《资治通鉴》后,反思中国历史16朝兴衰起伏,探究1300多年庙堂与宦海沉浮之心路历程。 只有反思,才有精进;只有韬光,才能重生;透过历史找到自己。 所有管理者无不俯身事务,《史迻》帮您最短时间择要而通,为探索者、思考者指点迷津。 内容推荐 《史迻(通鉴沉思录)》以民国时期姚崇先生版本为底本,由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洪波、博士陈祝琴、博士黄瑞玲注译整理,本书期望能够延承姚琮先生意愿,使读者“立德、立言、立功皆有所准绳”。 目录 卷一 纳言 骄盈 贪妄 兵事 贤母 兵事 简练 格言 法纪 俭朴 治理 志操 明哲 宽缓 断狱 慎密 廉洁 驭下 礼教 感化 母教 吏治 纳谏 忠直宽明 明哲 女杰 卓识 大度 伟大 应变 宽大 谦退 统驭 举善 纳降 纪律 料敌 志节 虚矫 大度 卓识 隐逸 多疑 鱼水 宽缓久任 节操 知足 料敌 智勇 仁爱 节烈 宽简 鲠直 抗直 柔道 公忠 忠直仁厚 忠勇 壮勇 质实 明哲 母教 畏惧 急切 谦抑 便民 公忠 慎交 宽简 清白 忠义 孝行 哲理 风度 吏治 纳谏 赏罚 公忠 吏治 文德 吏治 吏治 孝友 吏治 高厚 宽和 荐举 持平 节烈 治乱 忠孝 吏治 伟识 正大 刚直 谋略忠节 人望 大礼 教化 急智 沉着 饷需 忠益 料敌 母教 壮志 忠节 节烈 吏治 政略 处变 道义 劝学 义烈 治理 几谏 仪容 暴酷 格言 限权 雅重 朋党 巧诈 面折 谨厚 谨厚 节烈 知人 知人 孝友 贤妻 卓见 守礼 女宗 儒将 抗直宽容 器度 兵略 纳士 治礼 忧时 几谏 忠言 清廉 习劳 简要 宽简 机智 质实 忠烈 镇定 贤母 镇静 适分 名言 轻财 识鉴 忠直 质干 绝技 霸才 古道 跋扈 贤妇 执法 邪说 荐举 宽厚 畏惧 胆识 知人 和静 机警豪迈 早慧 驾驭 女杰 聪言察事 招祸 坚正 女杰 吏治 鉴断 明哲 至诚 团结 遗戒 训谕 大度 廉让 治理 忠鲠 镇定 吏治 杀戮 忠直 法意 明哲 戒慎 纯孝 壮勇 清简 感化 明让 奉法 放达 积善 卷二 忠鲠 钦明 豪迈 感化 至言 宽厚 戎机 审慎 忠厚 还珠 守法 纳谏 徇义 推诚 戒奢 币制 匡辅 兵略 止盗 求治 政道 举贤 求治 纳言 检察 示隘 慎赦 养民 贤相 论执 急才 虚怀 无私 教化 受谏 训勉 择人 慎赦 诚信 不朽 戒慎 度支 论才 文化 确论 恒德 思贤 雅道 贤相 良将 知人 监军 驾御 取才 沉厚 急才 规画 军容 贤相 调职 镇俗 贤相 马政 偏重 官政 知人 军令 忠烈 筹策 酬功 忠烈 执法 明法 忠烈 历阶 公忠 威望 忠鲠 壅蔽 贤佐 家教 知体 清望 经济 勋德 弘雅 干济 深虑 备边 机宜 英断 精鉴 虚耗 竦防 病民 直言 奸诬 忠勤 奸狡 英断 慎官 聪察 见微 治盗 安集 抚绥 家教 雄志 觇国 识度 明决 坏法 整军 治盗 营建 筹策 慎狱 英武 后记 试读章节 晋武帝有吞并吴国的志向。十一日(壬寅),任命尚书左仆射羊祜统领荆州各项军事,镇守襄阳;羊祜对远近百姓都安抚关切,在江、汉地区深得人心;他与吴人开诚布公讲信用,投降的吴人想离开,都满足他们的心愿;羊祜裁减守边、巡逻的士兵,让他们开垦了八百多顷农田。他刚到那里的时候,军队的粮食不足以维持百日,等到了羊祜任职后期,已经有了够吃十年的积粮。羊祜在军中理事时,常常穿着轻暖的裘皮衣服,衣带宽松,不披挂铠甲。他办公的地方,侍卫也不过十几人。 羊祜从江陵回来以后,致力于修治道德信义以使吴人归顺。每次与吴国交战,都要限定日期才开战,从不使用乘其不备、突然袭击的计谋。将帅当中有要献诡诈计谋的人,羊祜总是给他喝醇厚的美酒,使他酒醉不能说话。羊祜的军队外出在吴境内行走,割了谷子做口粮,全都记下所侵占的数量,然后送去价值相等的绢布偿还。羊祜每次与部众在长江、沔水一带汇聚打猎,经常只限于晋朝的领地,如果禽兽先被吴人所杀伤而后被晋兵所得,都要送还吴人。于是吴国边境的百姓对羊祜心悦诚服。羊祜与陆抗在边境相对护守,双方的使者常奉命相互来往:陆抗赠送给羊祜美酒。羊祜喝着从不生疑;陆抗病了,向羊祜求药,羊祜把现成的药送给他,陆抗也马上就服下。人们大多谏阻陆抗,陆抗说:“怎么会有用毒酒杀人的羊叔子呢!”陆抗对守边的士兵说:“羊祜那边专门施行恩惠,而我们专做暴戾之事,这就等于不用打仗自己就屈服了。现在双方各自保住疆界就可以了,不要去占取那些细小的利益。”吴主听说双方边境交往和谐,就责备陆抗,陆抗说:“一邑一乡都不可以不讲信义,更何况偌大的国家呢!我如果不这样,正是显扬了羊祜的恩德,这对他毫无损伤。” 羊祜每次被授予官职和爵位时,经常躲避辞让,他的至诚之心一贯著称,所以他被特别许可不接受分封他的官爵。羊祜经历了两代君王,一直掌管关键重要的部门,凡是他参与谋划商议的事情,不管是设置或简省,他都把草稿烧掉,不让任何人知道;由羊祜荐举而做了高官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是谁推荐的。羊祜常常说:“在公众的朝廷里授予官职,却让别人向你个人谢恩,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羊祜说:“孙皓凶暴残酷已经到了极点,如果现在行动,可以不用战争就能取胜。如果孙皓不幸死去,吴人再立一个贤明的君主,即使我们有百万之众,长江也不是可以随便窥伺的了,这样将成为后患啦!”张华非常赞同他的话。羊祜说:“成就我志向的人,就是你了。”晋武帝想让羊祜躺在车上总领各位将领,羊祜说:“夺取吴国不一定非要我去,但是平吴之后,就要劳烦您多加思虑了。我不敢居于功绩与名声之间,但是如果平吴的事情完成了,到了委派官员去东南地区镇抚时,希望您慎重地选择合适的人选。” P095-096 序言 鉴古知今,惟宜读史。史之所含至广,苟能融会贯通,则立德、立言、立功皆有所准绳,发扬而光大之,存乎其人。琮早岁从戎,鲜读史书。民国二十三年于役南昌,退公读《资治通鉴》,摘要成帙,名之日《史迻》。年余卒业,始知从政者读书之不易。特师昔贤晋呈《贞观政要》之美举,钞呈委员长蒋公钧览,期补万一。无何,中日战事起,此册想亦散失。复念袍泽中有同好者,爰付梓人,俾易观摩,则所得倘相类,或较胜之,是亦善与人同之意也已。 乙酉秋日,姚琮序于重庆 后记 民国国民党将领姚琮辑录《史迻》,共两卷,主要迻录《资治通鉴》历朝君臣事迹言论,取材经典,足以鉴古知今。其书成于1935年前后,付梓印刷于1945年,成书后即上呈蒋介石,期补万一。(具体可参姚琮《史迻》原序)姚氏编录凡例有五,具体为: 一、每段皆因其性质标明二字或四字,虽未能概括,聊以醒目; 二、每段中有将原文消减,注略字或未注,以求阅者节省时间; 三、每段均按《资治通鉴》之先后编列,故不主分类; 四、原文仅记官爵则加注; 五、原文仅记名字者则添其姓。 本次整理主要有四项工作: 第一,添加姚氏所录各条的出处。姚氏迻录,不注具体出处,今一一查对中华书局1956年版《资治通鉴》胡三省音注本,标明各条在《资治通鉴》中的具体卷数、篇目、帝王纪年。姚琮说“每段均按《资治通鉴》之先后编列”,然亦有未遵此例者。今一依原书目次,仅注明出处,不作重新调整。各条有取材于《通鉴》不同篇目者,则分段注明篇次。第二,依照《资治通鉴》,核查错漏。《史迻》迻录有与《资治通鉴》字词不符的地方,今依《通鉴》,与其文意相乖者,略作更正,于注中注明;若文意不变,只是选字选词不同处,只说明之,不改。第三,随文添加简注,疏通文义。文注采用随文注释,于词条下小字刊行。注释以词为主,对有碍文义的词条,作简要注释,人名官职名,若不影响文义的理解,则不加注释。注文参考了《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以及胡注所引他注,同时借鉴《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故训汇纂》《辞源》等工具书。亦有语词不解者,则不妄为之解,如《卷一·廉让》“见关”、《卷二·忠烈》“茶纸”等,不得确解,唯当存疑。第四,将各条译为现代汉语。《资治通鉴》译文,影响最大的有中华书局1993年出版沈志华、张宏儒两先生主编的《白话资治通鉴》,《史迻》各条译文对该书多有参考,对该书译文与原文句式或文意不符者皆逐一订正。但是,史书陈述历史事实,翻译难有突破,虽各条译文率皆自出,译文与《白话资治通鉴》雷同者也在所难免。注释译文所参考文献不在文中一一注明,在此对上述注释所引诸书的著者和参编《白话资治通鉴》的诸位先生深表谢忱。姚氏凡例其它诸条,皆依其旧。 《史迻》注译,仓促成之。洪波先生于注释、翻译多有指正、审订,黄瑞玲博士核校精细,一并谢之。 注译者陈祝琴 书评(媒体评论) 鉴古知今,惟宜读史。史之所含至广,苟能融会贯通,则立德、立言、立功皆有所准绳,发扬而光大之,存乎其人。 ——姚琮《原序》 前年正月,浙江两位领导来看望南师(南怀瑾)。谈话中,南师命我取来……《史迻》一书,以及姚味辛(琮)公的资料,同他们讲……这是你们乡贤的心血,希望你们把它再版出来,也希望你们自己从中受益。 ——太湖大学堂秘书长马宏达《重印<史迻>缘起》 他(姚琮)辑录《史迻》的初衷是要仿效唐代吴兢辑录并进献《贞观政要》……(吴兢)呈献此书(《贞观政要》)是希望皇帝“择善而行,引而申之,触类而长”。姚琮既以吴氏为榜样,选录内容,献书(《史适》)目的自然也就明确了。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洪波《前言》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