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说全译本史记(世家系列1)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西汉)司马迁
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司马迁著的《图说全译本史记(世家系列1)》特点:

原文和译文对照,做到每页文本完全对照,便于读者在阅读中解疑答惑。

文物配图与史事叙述有准确的关联。文物配图的历史年代、国别、器物类型等选择均有科学考证和文献资料作依据,延展史籍阅读背景和知识含量。

图片文献基本囊括《史记》记叙史实关涉到的考古资料。

图片资料类型全备,配图选择尽可能做到“全、准、新”。

版面配图力求增加阅读的辨识度,带来全新的阅读感。

内容推荐

《图说全译本史记》是一套适合当代读者阅读的《史记》,它将经典史著、白话译文与历史文物相结合,多维度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从上古的三皇五帝至西汉武帝)。全书以清代武英殿本为文字底本,采用古文与现代白话译本精准对照的阅读体例。每一书页均配有与历史人物、事件或社会、文化、地理元素相关联的珍贵文物图片,图片资料选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全国博物馆及相关研究机构。图说文字详尽地参考了历代史料、近现代考古发掘研究简报(报告)、学术研究论文等重要文献资料。“图说史记”让经典走近当代,让文物说话,帮助您阅尽中华文明的古往今来。

本书为《世家系列一》,由司马迁著。收录吴太伯世家第一、齐太公世家第二、鲁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陈杞世家第六等内容。

目录

【史记】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史记】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史记】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

【史记】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史记】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史记】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

【史记】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史记】卷三十八

 帛微子世家第八

【史记】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

试读章节

史记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吴太伯和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之子、王季历的哥哥。季历有才能、德行好,而且有个道德高尚、极聪明的儿子昌,太王想立季历,继而传位于昌,因此太伯、仲雍二人便逃到荆蛮,文身断发,表明不可以做国君,以回避季历。季历果然当上了国君,这就是王季,而昌就是周文王。太伯逃往荆蛮,自称所居地为“句吴”。荆蛮人认为他有道义,顺从归附的有千余家,拥立他为吴太伯。

太伯去世,无子,弟弟仲雍即位,这就是吴仲雍。仲雍去世,儿子季简即位。季简去世,儿子叔达即位。叔达去世,儿子周章即位。这时周武王已灭商,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经做了吴国国君,因而把吴地封给他。又把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周都洛邑北面的夏都遗址,这就是虞仲,列入诸侯之位。

周章去世,儿子熊遂即位。熊遂去世,儿手柯相即位。柯相去世,儿子疆鸠夷即位。疆鸠夷去世,儿子馀桥疑吾即位。馀桥疑吾去世,儿子柯卢即位。柯卢去世,儿子周繇即位。周繇去世,儿子屈羽即位。屈羽去世,儿子夷吾即位。夷吾去世,儿子禽处即位。禽处去世,儿子转即位。转去世,儿子颇高即位。颇高去世,儿子句卑即位。这时晋献公灭周都北面的虞国,打开了晋国攻灭虢国的通道。句卑去世,儿子去齐即位。去齐去世,儿子寿梦即位。寿梦即位之后,吴国开始强大,自称为王。

自从太伯做吴国君主,传五代到了周武王灭商。封他的后代为二国:一是虞国,在中原地区;二是吴国,在夷蛮地区。传了十二代,晋国灭了中原地区的虞国。中原地区的虞国灭亡后两代,夷蛮之地的吴国强盛起来。从太伯到寿梦共计十九代。

吴王寿梦二年,楚国在逃大夫申公巫臣,因怨恨楚将子反而投奔晋国,又从晋国出使吴国,教吴人用兵作战的方法和使用战车的技术,让他的儿子做吴国礼宾的使者。之后,吴国开始同中原往来。吴国攻打楚国。

十六年,楚共王征讨吴国,抵达衡山。

二十五年,吴王寿梦去世。寿梦有四子:长子诸樊,次子馀祭,三子馀昧,四子季札。季札贤明有才能,寿梦想立他。季札辞让,认为不适宜,之后便立长子诸樊,代理执掌国家的权力。

吴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诸樊让位给季札。季札辞谢说:“曹宣公死时,诸侯和曹国人认为曹君负刍不义,准备拥立子臧,子臧离开曹国,来成全曹君负刍。君子说‘能守礼节’。你是嫡长子,正当为君,、谁敢侵夺你的君位!当国家君主,不是我的志向。我虽不才,愿效法子臧的义举。”吴国人要强立季札,季札便抛弃家室去耕田,这才不再勉强他。秋天,吴国征讨楚国,楚国打败吴国。四年,晋平公即位。

十三年,吴王诸樊去世。有遗言传位给弟弟馀祭,想依次传下去,一定传到季札为止,以便实现先王寿梦的愿望,而且表彰季札的高尚节操,兄弟都想放弃王位,让王位渐次轮到季札。季札受封于延陵,所以号称“延陵季子”。

吴王馀祭三年,齐相庆封有罪,从齐国来投奔吴国。吴君把朱方县封给庆封,作为他的俸邑,又把女儿嫁给他,让他比在齐国还富有。四年,吴国派遣季札到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王室的音乐。乐师为他演唱了《周南》《召南》。他说:“美好啊,开始奠定教化的基础了,但还没有达到尽善尽关。然而百姓勤劳而不怨恨。”乐师演唱了《邶风》《鄘风》《卫风》。他说:“美好啊,音调深沉,情绪忧伤而不困窘。我听说卫康叔、武公的德行就像这样,这差不多是卫国的乐曲吧?”乐师演奏了《王风》。他说:“美好啊,忧虑而不恐惧,这也许是周王室东迁后的乐曲吧?”乐师演唱了《郑风》。他说:“情调细弱得太厉害,表明百姓不能忍受了,郑国可能会首先灭亡吧?”乐师演唱了《齐风》。他说:“美好啊,宏伟啊,有大国气派。它象征东方的大海,大概是太公的国家吧?它的前途不可限量呀。”乐师演唱了《豳风》。他说:“美好啊,气势坦荡,欢乐而不荒淫,它应该是反映周公东征的音乐吧?”乐师演唱了《秦风》。他说:“这就叫作夏声。能够成为夏声的就宏大,宏大到极点,大概是周王室的旧时音乐吧?”乐师演唱了《魏风》。他说:“美好啊,曲调恰到好处,宏大宽广,简明易行,再以德辅助行为,这就是贤明的君主了。”乐师演唱了《唐风》。他说:“思念深沉啊,或许有陶唐氏的遗风吧?否则,为何思念这么悠远呢?不是有美德者的后代,谁会这样呢!”乐师演唱了《陈风》。他说:“国家没有君主在位,难道能长久吗?”

P1-4

序言

暖日熏冬窗,和风唤桃红。冬去春来之时,《图说全译本史记》即将付印出版。作为出版者,我们内心无疑是满怀激动的,同时也持有一份平静,因为我们深知,“图说史记”之路对于今人而言是艰巨浩繁的,并且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以绵薄之力在这条道路上踏出了自己的足迹,其根本出发点是希望将优秀的中华文化遗产与现代教育出版的服务宗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典籍,能够真正以崭新的阅读面貌呈现给当代读者。这是我们现代教育出版人的情怀所在,书中字里行间,一图一文,尽能见之。

藉此,我们愿向广大读者扼要地介绍下《图说全译本史记》的编辑出版情况,以便大家更好地爱上此书,乐读此书,乐用此书。

《图说全译本史记》采用原文与白话译文对照阅读体例,原文以清武英殿本为文字底本,白话译文由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汉史的研究学者陈秉才先生翻译。讲到“图说”,在当下出版领域已非新鲜之事,但我们所言所作的“图说”,绝非一般意义上的配文插图,或是单纯为书页版面的“增彩添色”。我们呈现给读者的“图说史记”,是“让文物说话”,让博物院(馆)、考古研究所、文献档案馆等机构中的历史文物走出陈列,走出沉寂,通过科学而精准的关联,走进史籍的文字记述,为当代读者的历史阅读带来鲜活的历史认知和丰厚的知识给养。

“图说”做到“科学而精准”,言之简易,为之甚难。尤其是,让所使用的数千张文物图片与史实记述一一做到紧密有效的关联,印证解释历史,延展补充历史。读者翻开每一书页,都会看到一张或数张精关的文物图片及简短图注,它们以不同版式置入文字中。读者的阅读兴趣不但不会被史籍的厚重感所压埋,而恰恰相反,他们首先会感受到一种鲜活的历史画面感和历史气息,进而在之后深入阅读中发现史实记述中某一个或某几个词语或语句,正是与文物图片关联的关键点。这种关联不是简单的关联或是出于臆想,而是建立在科学考证研究的基础之上,因此,“图说史记”每一书页的图片选择与关联,其背后都必然有扎实的研究资料做支撑,包括历代史料典籍,近现代及当代考古发掘简报、报告,各类相关学术论文等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刊行的文物考古类期刊。以“图说史记”的图档编辑过程为例,仅可统计的查阅文献资料就有20000多份。

然而我们深知,即便如此,我们竭心尽力所完成的也都仍然是有限的、不足的。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相较于太史公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网罗搜集天下散失旧闻,追根溯源,探究终始,考察盛衰,依据事实进行论述考订,我们今日的“图说”或许只达到其十分之一二。但是,我们相信,正是这十分之一二的“图说”,能够帮助当代读者踏寻到两千多年前太史公写史的足迹,能够让他们真正爱上历史阅读,真正从历史阅读中找到经典的价值。

我们生活在现代,但是我们离不开历史,阅读历史不单是为了解过往,更是为认识今天和未来。《图说全译本史记》的出版价值,就是在于让今人的文化史籍阅读变得不再有障碍,而且变得更富有历史体验感。

古人评价司马迁“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而今日读者在网络社区写下这样的评语:“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没读过《史记》的人,另一种是认为《史记》非常棒的人。”古今评语,一高妙一简白,却都说得精当!我们出版这套《图说全译本史记》,就是希冀像读者称道的那样,让《史记》成为“读起来最带劲的史书”!

2017年3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