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理想的父亲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孔祥庚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回始祖东鲁起孔氏喜添丁

我的父亲不是名人,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医生。

光绪戊申九月二十五(1908年10月19日)午时,他诞生于一个小资本家兼小土地出租者家庭。获名孔繁猷,字嘉谋,号东鲁氏,半岁丧母,3岁病危,8岁进私塾小学,12岁上高小,16岁当矿工,19岁当矿老板失败而学医,22岁任个旧厂同福昌医务处医生,23岁考入个旧锡务公司医务处任医士,75岁退休于石屏县坝心医院,1989年7月7日20时逝世,享年81岁。

这81年,正是中国医药学从最困难时期转向振兴的重要历史阶段,社会动荡,人生坎坷。父亲幼年不幸而死里回生,壮年矿山被劫而狭路逢生,中年蒙冤受屈而重见青天,花甲之年被下放而备受饥寒。正是这个四处碰壁的时代,他被磨炼成为一位寻常百姓信得过的医生。

父亲一生,性定菜根。他治病救人65年,临床病例数十万,从解决生老病死问题,推及功名富贵问题;从研究人体生命科学,推及养生延寿。医理与哲理把他塑造成了我心目中理想的父亲。

我年过六十,人事渐少,翻阅父亲的藏书和笔记,既喜又惊,更羞愧不已。自省不孝有三:其一,人到六旬不能完全了解自己的父亲;其二,父母生养我们弟兄四人却无一儿继承父业;其三,父母生前,孩儿我未能尽孝。一个人,倘若知错不改,非人也!倘若知道自己父母的经历而不能记述下来,更愧对父母,遗憾终生!倘若忘记了自己的父母,就等于忘本!我虽然缺乏文学功力,但是良心催促我挥毫撰写此书,弥补我的过错。

豪宅林立,庭院深深,一二百户人家依山就水、坐南朝北而居。这便是坐落在建水与石屏两县交界处的贝贡村。全村皆是孔氏后裔。全村皆是彝族。

贝贡,彝语音译,意为山冲。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也不知何年何月,人们赋予了贝贡村汉语的字面含义:贡献宝贝的地方。贝贡村历史上隶属临安府石屏州,公元1958年划归建水县管辖。石屏州距离北京城170个古驿站,约为4596公里;距离省会昆明200多公里,古驿站行程大约六七天,民国二十五年(1 936)后乘坐小火车两天入省城,途虽捷而费则奢。贝贡村距离石屏州大约一个驿站,距离临安府也是一个驿站。

道光年间,临安府通海人孔继尹已经官至广西巡抚,相当于今天的省长,但是他却不知道祖宗为何嫡派支系,更不知何以迁居滇南。巡抚于内疚之余,即亲自携家谱呈衍圣公孔庆镕验印。孔庆镕确认:“临安支四十七世祖讳传公随南宋皇帝南渡,寄居衢州,传至五十世祖讳掬公,迁居句容县。五十三世祖讳漾公由句容入滇。溯其源,系中兴祖以后分支,实属我宗嫡派。”P3-5

后记

后记

本书完稿时,我深深地感到中华医药学博大精深,医理精微,药理深奥,空谈容易,真正领悟确实太难!何况隔行如隔山,我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本书由于时间跨度较大,父亲工作过的地方已经时过境迁,收集图片资难度很大,幸得李建阳、普仕祥、李伟、徐秀芸、叶崇敏、叶红、崔巍、潘泉、矣顺文、李丹等朋友帮助查找老照片,复印各种资料,才得以解决写作中的基础性问题。

本书初稿交送云南人民出版社之后,由于医古文方面的专业术语太多,编辑校对工作量较大。云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赵石定、编辑出版部部长程静等老师费尽苦辛,字斟句酌地反复查阅资料校对,使本书得以完善。

雷平阳收到我邮寄的样书时,母亲病危。他却在医院里反复研读样书,从内心里感发成“序一”。他是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年度奖获得者,是当代中国自由体诗歌的领军人物,他的诗歌虽然是自由体,但是仍然继承了古体诗言志载道的优秀传统,诗句透明无尘埃。之前,我们没有见过面,但相互喜爱阅读对方的诗词,我喜欢他的《祭父贴》诗歌,也许都是为了纪念各自的父亲,我们有缘结识为诗友。

我将样书呈送云南首批名中医严继林教授时,他孜孜忘老,一字一句地研读了三遍,为此书挥毫读后感体“序二”。他师从著名中医吕重安、戴丽三、戴慧芬。戴丽三是旧社会的滇中四大名医之一,是新中国的第一任云南省卫生厅厅长,又是他的岳父大人,耳濡目染,严老先生的骨子里全是中华医药的优秀传统,耄耋之年仍然免费为贫困者治病,并且将微薄的号脉收入捐献给贫困地区、建水一中和云南中医学院。我从严老先生身上又看到了真正济世活人的中医形象。

孟如教授收到我转呈的样书时,正在美国讲学,她在繁忙之中写成了“序三”。孟如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省中医医院风湿科、肾病科学术顾问,具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和丰富的诊疗经验,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当代画家、禅宗临济正宗第45代传人印严大师为本书画了三幅插图,著名老画家云欣成为本书绘制了《贝贡村局部图》。

我写完此书犹如上了一次中华医药大学,从父亲的藏书里看到了中国历史长河中济世活人的众多医生,他们以道德为种子、以医术为薪火代代相传;在本书的写作出版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菩萨心肠似的师长和朋友,他们给予我许多无私的帮助,在此一并对他们的高情厚谊表示衷心感谢!

2015年7月1日祥和楼

目录

上篇:杏林瀚春

 第一回 始祖东鲁起 孔氏喜添丁

 第二回 奋力诗书者 半作卖柴人

 第三回 西风凋碧树 幸得早从医

 第四回 良医与良相 须上岳阳楼

 第五回 乾坤生百草 酸辣苦甘咸

 第六回 山声唱兰茂 野调古今传

 第七回 应考洋医士 天外有蓝天

 第八回 汤头歌诀咏 梦游延禧堂

 第九回 寻她千百度 众里选良方

 第十回 良医知辨证 天地养长生

 第十一回 孤灯吟子夜 朗月照三更

 第十二回 崇拜唐宗海 妙晤圣贤书

 第十三回 沧浪濯我足 古镇乐悠悠

中篇:借山作枰

 第十四回 大树高干丈 盘根万丈深

 第十五回 神医何处觅 却见连理枝

 第十六回 风和千万里 妙药八方来

 第十七回 闲书开眼界 妙句好修身

 第十八回 比邻相慰藉 百里鸟嚶嚶

 第十九回 拜师读经典 效果看临床

 第二十回 癫痫病根祛 狗肉宴悲生

 第二十一回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第二十二回 风平沧海静 喜事递临门

 第二十三回 杏林春意暖 干手葬天花

 第二十四回 麻风病恐惧 枯木喜逢生

 第二十五回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下篇:心有悬壶

 第二十六回 建立新医院 一载喜三迁

 第二十七回 邻居干百户 天井十二间

 第二十八回 螺蛳春味美 食药本同源

 第二十九回 孜孜劝儿学 诗书礼仪传

 第三十回凡事求根本 立身靠自修

 第三十一回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第三十二回 救人二百二 扛债十三年

 第三十三回 眷念深山好 只缘彩凤鸣

 第三十四回 扁鹊鸣千古 朝朝妙悟新

 第三十五回 高下何须慕 陋室亦心安

 第三十六回 空空无所有 性定菜根香

 第三十七回 安享天伦乐 女儿红寄情

 第三十八回 钱财身外物 死水不藏龙

 第三十九回 桑田何曰变 不教向东流

 第四十回 燕赵西江月 清香似旧时

 第四十一回 曰月轮回转 诗心犹永存

附录

 孔繁猷年表

 孔繁猷自传

 孔繁猷治疗天花患者日记

 孔繁猷治疗麻风病药方

 223位农民欠药费账单

 孔繁猷藏书

后记

序言

序二

严继林

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在生命的长河中,没有惊天动地的言行,没有彪炳史册的业绩,甚至没有成家立派的著作,这样平凡的人,“不知是否有可写的价值?”(作者怀着这样的疑问写成这本书)当我怀着这样的疑问阅读这本图文并茂的著作之后,这位平凡的父亲,这位普通医生的形象在作者质朴的语言中一点点地站立起来了,并且在我的心目中成为了一位可亲的长者,可敬的前辈,更多的是一位伟大的医者。

孔繁猷医生,字嘉谋,号东鲁氏,是我们滇南石屏人士。我说他普通,是因为在他行医65年的岁月中,并未身居要职,也无主任、教授等学衔职称,但孔老先生的学习极为勤谨,很多医药书籍都亲笔抄写,字迹端正,力透纸背,显示出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个人身居卑位,可能随波逐流,或苟且蹉跎,但老先生在失学失矿以后,拜名医孔宪钦先生为师,立誓日:“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从此,立志从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赴汤蹈火,全力以赴,不曾动摇。贫寒之士,有此志气,必定要成就一番事业。

说到老先生的事业,更普通了。身居滇南边陲,未逢达官显贵,一生都只为缺医少药的边疆人民服务,似乎算不上伟业;但对于边陲的劳苦大众来说,老先生高尚的品德,精湛的医术,就是及时雨,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特别是老先生主动到石屏县麻风防治所工作之举,怎不令人感动!老先生开药室期间,又常常免费为人诊病送药,这与菩萨何异?解放前,中国的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现在我们的人均寿命70多岁,这其间不仅有党的政策,还有无数象孔老先生这样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无私付出。因此,孔老先生在我的心目中可谓伟岸!

最令人敬佩的是老先生的菜根之性:“做任何事情都要倾心尽力,做好之后又当作空无所有。治愈一个病人,就当作是尽了一份责任,丝毫勿念图报。做事做人,皆必须坚定操守,耐得住清贫。人生一世,只要有这碗菜根汤垫底,就不会被功名富贵所迷惑。”这样的话语,足见老先生虽平凡,却具有人生之大智慧!

孔老先生是孔氏后裔,是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的践行者。正因为我们民间有着孔老先生这样饮贫而不自弃,居功而不自傲,坚持淡泊操守,心怀天下苍生的志士仁人,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一次次浩劫之后又一次次地重生。

什么是理想的父亲,是留下万贯家财的富一代吗?是呼风唤雨的官一代吗?都不是!而是象孔繁猷医生这样把善良淡泊的胸怀、勤谨奋发的人生态度作为精神财富留给后人的父亲!这才是人生的灯塔,才是理想的父亲。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再一次向孔老先生致敬!

2015年春节于昆明

内容推荐

《理想的父亲》一书,记述了孔繁猷老先生为中医药事业奋力拼搏而矢志不移的坎坷经历。孔老先生医学根基深厚,博览群书,知识面广,能熟读经典而注重临床实效,师从医圣兰茂传人,崇拜唐宗海,妙悟圣贤书,技艺精湛除病根。他接受新事物,应考洋医士,博学多才,还是一位爱好诗词、绘画和精于书法的医者。作者孔祥庚先生以清新典雅的文笔,从父亲的藏书、笔记及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中,感悟到中医药的重要性,它不仅能治病救人,而且可以从解决人的生老病死问题推及功名富贵问题,从研究人体生命科学推及养生延寿。拜读此书之后,给人予不尽的思考和启迪。

编辑推荐

《理想的父亲》是孔祥庚先生记录自己父亲孔繁奠生平事迹的作品。包括孔繁猷出生时的情景、儿时所受到的教育,生平行医时所做的工作笔记,晚年整理的对于各种医学书籍,等。书中附有较多孔繁猷行医是所开处方的手稿照片,和孔繁猷所著医书的图片等。孔祥庚正道一生甘守拙,德行高尚受人尊。他救人二百三扛债十三年,主动诊治人人皆恐惧的麻风病,使枯木逢春,这些无数的事迹感人至深。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5: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