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文 军城早秋(唐·严武)
释义
军城早秋(唐·严武)  
引用典故:飞将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远。
评注
《批点唐诗正声》
桂天祥曰:风格矫然,唐人塞下诸作为第一。
《唐诗广选》
田子艺曰:气概雄壮,武将本色。
《载酒园诗话又编》
《军城早秋》自写英雄本色耳。
《唐诗别裁》
英爽与少陵作鲁、卫。
《诗法易简录》
前二句写早秋,即切定军城;三四句就军城生意,又不能脱早秋。盖秋高马肥,正骄虏入寇时也。
《唐诗笺要》
绝类高达夫,结更气概雄伟,不掩大将本色。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此等诗不必有深思佳论,只须字字饱绽,气格并胜。阮亭于此种多取之,而凡有意而气不完者,不入选。
《岘佣说诗》
意尽句中矣,而雄健可喜。
《诗境浅说续编》
上二句气势雄阔,后二句有誓扫匈奴之概。如王昌龄云:“不破楼兰终不还”,少陵《和郑公》之“更夺蓬婆雪外城”,虽皆作豪语,而非手握军符。此作出自郑公,弥见儒将英风。
《唐人绝句精华》
首二句写军城秋景,三四句杀敌雄心。
《唐诗鉴赏辞典》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来又向西南地区进犯。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天,他率兵西征,击败吐蕃七万多人,失地收复,安定了蜀地。《军城早秋》,一方面使我们看到诗人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无怪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即今四川西部大雪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我们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
(赵其钧)
随便看

 

古诗文辞典共收录539370条诗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美文的文言文翻译、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1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