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粉色。
春水和云湿。
试问西湖杨柳,东风外、几丝碧。
望极。
连翠陌。
兰桡双桨急。
欲访莫愁何处,旗亭在、画桥侧。
古诗文 | 霜天晓角(宋·高观国) |
释义 | 霜天晓角(宋·高观国) 春云粉色。 春水和云湿。 试问西湖杨柳,东风外、几丝碧。 望极。 连翠陌。 兰桡双桨急。 欲访莫愁何处,旗亭在、画桥侧。 评注 高观国的这首词十分生动贴切地描绘了西湖的秀美景色 ,并藉以抒发了心中的畅快感情,措词精当,给人以清新之感,全词写的委婉奇妙,人与周围的景物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格调十分高雅。虽然全词短小,但写的情趣横生。 上片,词人选取早春季节司空见惯的景物:云、水、柳,抓住它们的各自特征加以想象、挖掘。云,是水中之云,故抓住其色彩,写其洁白、纯净。水,是西湖之水,故抓住其形态,突出其深远、浩渺。一个“和 ”字很自然地把“水”与“云”连接在一起,巧妙地表现了水天一色,云映水中的景象。值得一提的是“湿”字。用“湿”字状云,使水倒映着云,云浴水而出的景象生动地再现于眼前,而人的视觉、触觉、感觉也在这刹那间沟通。一字千金,令人拍案叫绝!柳,是初春之柳,故抓住其新芽轻漾的风情,以“几丝碧 ”设问,更见摇曳多姿。“ 几丝碧 ”串以“东风 ”,看似不经意写出,实则风格独创。它使人联想到柳枝丝丝弄碧的景象,同时也点出了初春这一时令。初春,正是万物复苏,大地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人们心情快乐 、惬意之时。“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钟嵘《 诗品·序》)。词人在睹物思情“形诸舞咏”之际,天衣无缝地将爱春赞春的感情融入春景。美景是由词人目之所见,心之所动写出来的,因此春景愈显得秀丽素淡,情怀也就愈见得坦荡高雅。秀美的春色与舒畅的人意,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下片转入另外一个场景。过片意脉不断,“望极”二字,既联结上片,承“ 几丝碧”;又带起下意,启“连翠陌 ”,同时在空间上作了延伸。词人顺着湖面望去,湖的尽头有一条翠绿的长堤。他和友人的心情急切了,让双桨快划,向堤岸驶去。“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乐府诗集·莫愁乐 》)呵,原来词人们急着要去寻找那位善于歌谣的莫愁女子。“双桨急 ”正是词人们心里急的外部表现。“莫愁”,这里泛指歌女。“ 莫愁”在哪里呢?“ 旗亭在、画桥侧”,就在那漂亮的小桥边的酒楼中。结尾两句,暗用唐代诗人王之涣和诗友“旗亭画壁”的故事,抒写词人赏春游春时的怡情逸致。语言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有滋有味。以景生情,意味深长,令人浮想联翩。字里行间,没有一点市井气,酸儒气。 总的来说,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淡高雅的山水画,它充分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一起畅游西湖的情景:棉絮般的云朵,洁净的湖水,宽阔的西湖,天水一体。一片白茫茫中,装点着几丝青翠的柳叶,一道宛如绿带的长堤,一叶扁舟,遥遥指向画桥、旗亭。高观国刻画春天景色,却没有显示出姹紫嫣红,莺飞蝶舞,写踏青也没有大肆渲染,用墨十分节俭,但给人的印象却非常秀美。作者运用高超的写景技巧显示了他那非凡的艺术魅力。 其二(宋·高观国) 炉烟浥浥。 花露蒸沈液。 不用宝钗翻炷,闲窗下、袅轻碧。 醉拍。 罗袖惜。 春风偷染得。 占取风流声价,韩郎是、旧相识。 |
随便看 |
|
古诗文辞典共收录539370条诗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美文的文言文翻译、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