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文 菩萨蛮(宋·晏几道)
释义
菩萨蛮(宋·晏几道)  
来时杨柳东桥路,曲中暗有相期处。
明月好因缘,欲圆还未圆。
却寻芳草去,画扇遮微雨。
飞絮莫无情,闲花应笑人。
   其二(宋·晏几道)
个人轻似低飞燕,春来绮陌时相见。
堪恨两横波,恼人情绪多。
长留青鬓住,莫放红颜去。
占取艳阳天,且教伊少年。
   其三(宋·晏几道)
鸾啼似作留春语,花飞斗学回风舞。
红日又平西,画帘遮燕泥。
烟光还自老,绿镜人空好。
香在去年衣,鱼笺音信稀。
   其四(宋·晏几道)
春风未放花心吐,尊前不拟分明语。
酒色上来迟,绿须红杏枝。
今朝眉黛浅,暗恨归时远。
前夜月当楼,相逢南陌头。
   其五(宋·晏几道)
娇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细画弯弯月。
花月镜边情,浅妆匀未成。
佳期应有在,试倚秋千待。
满地落英红,万条杨柳风。
   其六(宋·晏几道)
香莲烛下匀丹雪,妆成笑弄金阶月。
娇面胜芙蓉,脸边天与红。
玳筵双揭鼓,唤上花茵舞。
春浅未禁寒,暗嫌罗袖宽。
   其七(宋·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评注
此词借写弹筝来表现当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
词的上片暗写湘灵鼓瑟的典故,点出“幽恨 ”;下片并未具体展开写幽恨 ,只写弄筝的情态 ,而幽恨自见。黄蓼园谓此词“末句意浓而韵远,妙在能蕴藉”。
起笔一句先写弹奏 。筝称之为“哀筝”,感情色彩极为明显 。“一弄”,奏一曲。曲为“湘江曲”,内容亦当与舜及二妃一类悲剧故事有关,由此可见酒筵气氛和弹筝者的心情。“写尽湘波绿”,湘水以清澈著称 ,“绿”为湘水及其周围原野的色调。但绿在色彩分类上属冷色 ,则又暗示乐曲给予人心理上的感受。
“写”,指弹奏,而又不同于一般的“弹”或“奏”;似乎弹筝者的演奏 ,像文人的用笔,虽然没有文词,但却用筝声“写”出了动人的音乐形象。
上片歇拍两句,让人想到弹筝者幽恨甚深,非细弹不足以尽情传达,而能将幽恨“细传 ”,又足见其人有很高的技艺。从“纤指”二句的语气看,词人对弹筝者所倾诉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传之幽恨即是双方所共有的。词之上片,着重从演奏的内容情调方面写弹者。
下片转写弹者的情态 。“当筵秋水慢”,“秋水”代指清澈的眼波 。“慢”,形容凝神 ,指筝女全神贯注。“玉柱斜飞雁”,筝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犹如一排飞雁。飞雁在古诗词中,常与离愁别恨相连,同时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峰。因此,这里虽是说弦柱似斜飞之雁,但可以想见所奏的湘江曲亦当与飞雁有联系,写筝柱之形,其实末离开弹筝者所传的幽恨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春山,指像山一样弯弯隆起的双眉 ,是承上文“秋水”而来的 ,用的是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 ”(《西京杂记》)的典故。女子凝神细弹,表情一般应是从容沉静的,但随着乐曲进入断肠境界,筝女敛眉垂目,凄凉和悲哀的情绪还是明显地流露了出来。
这首词以回荡飘忽的笔势,刻画一位哀艳动人的弹筝艺妓——小莲哀艳动人的形象。全词以“哀筝一弄湘江曲“摹然开篇,又以“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骤然收笔,中间不平铺直叙而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神态来写,极具艺术感染力。
   其八(宋·晏几道)
江南未雪梅花白,忆梅人是江南客。
犹记旧相逢,淡烟微月中。
玉容长有信,一笑归来近。
怀远上楼时,晚云和雁低。
   其九(宋·晏几道)
相逢欲话相思苦,浅情肯信相思否。
还恐漫相思,浅情人不知。
忆曾携手处,月满窗前路。
长到月来时,不眠犹待伊。
随便看

 

古诗文辞典共收录539370条诗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美文的文言文翻译、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