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古诗文 | 秋浦歌十七首(唐·李白) |
释义 | 秋浦歌十七首(唐·李白) 押尤韵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唐·李白) 押尤韵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评注 《李杜诗通》: 望归切,而归乃雨泪,情故生于久游(“何年”二句下)。 《诗源辨体》:太白五言律,如“岁落众芳歇”、“燕支黄叶落”、“胡人吹玉笛”等篇,极为驯雅,然后人功力深至,尚或可为。至如“秋浦猿夜愁”、“尔佐宣州郡”、“昨夜巫山下”、“牛渚西江夜”、“汉水波浪远”等篇,格虽稍放而入小变,然皆兴趣所到,一扫而成,后人必不能为。所谓人力可强,而天才未易及也。 其三(唐·李白) 押微韵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评注 《后村诗话》: 《秋浦》十五首云:“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又云:“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又云:“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又云:“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虽五古,然多佳句。 其四(唐·李白) 押支韵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评注 《入蜀记》: 李太白往来江东,此州(按指池州)所赋尤多。如《秋浦歌》十七首,及《九华山》、《清溪》、《白笴陂》、《玉镜潭》诸诗是也。《秋浦歌》云:“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又云:“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则池州之风物可见矣。然观太白此歌,高妙乃尔,则知《姑熟十咏》决为赝作也。杜牧之池州诸诗。正尔观之,亦清婉可爱,若与太白诗并读,醇鹬异味矣。 《李太白诗醇》:“萧条使人愁”,可以评是诗。 其五(唐·李白)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唐·李白) 押麻韵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评注 《唐诗解》: 不言怀抱而言风日,正见诗人托兴深微处。 其七(唐·李白) 押尤韵 引用典故:黑貂裘 倒著接䍦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唐·李白) 押支韵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评注 《唐宋诗醇》: 奇境如画。 《李太白诗醇》:萧士赟曰:《秋浦志》:李元方尝刻碑于有待岩,谓:齐山大小泉凡十一,而半岩为胜;“秋浦千重岭”,而水车岭为最奇云云。则知太白之诗为纪实。宋诗人郭祥正尝追和《秋浦歌》,亦称此曰:“万丈水车岭,还如九叠屏。北风来不断,六月亦水生。” 其九(唐·李白)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唐·李白) 押侵韵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一十一(唐·李白) 押阳韵 逻人①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②疾,山花拂面香。 其一十二(唐·李白) 押先韵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一十三(唐·李白) 押微韵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评注 《唐诗归》: 钟云:口齿了然。 《李太白诗醇》:王琢崖曰:《尔雅翼》:吴楚之风俗,当菱熟时,士女相与采之,故有《采菱》之歌以相和,为繁华流荡之极。 其一十四(唐·李白) 押先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评注 《李太白全集》: 王琦注:《唐书·地理志》:秋浦有银有铜,此篇盖咏鼓铸之景也。杨注以为炼丹之火,萧注以为润人之火,此二火者,安能“照天地”耶? 《唐诗鉴赏辞典》: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张秉戍 陈长明) 其一十五(唐·李白) 押阳韵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评注 《唐诗广选》: 令人捉摸不着(首二句下)。蒋仲舒曰:“似”字出脱上句,最活,陈后山“白发缘愁百尺长”本此。刘会孟曰:后联活活脱脱,真作家手段。 《唐诗直解》:兴到语绝,有神韵。 《唐诗解》:托兴深微,当求之意象之外。 《李杜诗通》:古人云“发短心长”,此却缘心长,发为俱长。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奇意奇调,真千古一人。周班曰:发因愁而白,愁既长,则发亦长矣,故下句解之。托兴深微,辞实难解,读者当求之意象之外。陆氏云:六朝五言绝意致既深,风华复绚,唐人即古其貌而不古其意,占其意而不古其韵,如《秋浦歌》、《劳劳亭》古意荡然矣。盖以诗之所以贵古者,以情深也,格老也,色丽也,句响也。珽细味二诗,虚神荡漾,宛转关情,真是十年梨花枪,何情不深而格不老,色不丽而句不响;乃病其“不古”耶!唐仲言云:兴到语,全主神韵,不当以字句定高下。钟伯敬谓“徒霜镜中发”胜此,是以一字之活,掩一篇之神,浅乎其言诗矣! 《增订唐诗摘钞》:突起婉接,又翻开,奇甚。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起句怪甚,得下文一解,字字皆成妙义,洵非老手不能。寻章摘句之士,安可以语此? 《唐宋诗醇》:突然而起,四句三折,格力极健,要是倒装法也。 《唐诗笺注》:因照镜而见白发,忽然生感,倒装说入,便如此突兀,所谓逆则成丹也。唐人五绝用此法多,太白落笔便超。 《唐诗选胜直解》:发不可数,“三千丈”言其长也,愁多故易白,“秋霜”形其白也:倏然对镜,睹此皤然,感兹暮年,愁怀莫诉,偶于秋浦自叹之乎! 《梅崖诗话》:太白诗“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语涉粗豪,然非尔便不佳。……如少陵言愁,断无“白发三千丈”之语,只是低头苦煞耳。故学杜易,学李难。然读杜后,不可不读李,他尚非所急也。 《秋窗随笔》:太白“白发三千丈”,下即接云“缘愁似个长”,并作实咏。严有翼云:“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诗正不得如此讲也。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1)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西。(2)个:如此,这般。(3)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其一十六(唐·李白) 押屋韵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一十七(唐·李白) 押文韵 桃波①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闇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
随便看 |
|
古诗文辞典共收录539370条诗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美文的文言文翻译、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