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文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唐·杜甫)
释义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唐·杜甫)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评注
《麓堂诗话》
诗有纯用平侧字而自相谐协者。……惟杜子美好用侧字,如“有客有客字子美”,七字皆侧;“中夜起坐万感集”,六字侧者尤多。……此等难学,亦不可不知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吴山民曰:自述形容衰飒,读之黯然。实境语可伤,末若有情。
《杜臆》
第一章“有客有客”,而次章以“长镵长镵”继之,分明一宾一主相对;而“托子为命”,若将依为地主然者,见其无地主可依,而作客之穷也。
《杜诗详注》
此章从自叙说起。……首二领意,中四叙事,末二感慨悲歌。七首同格。
《读杜心解》
一歌,诸歌之总萃也。首句,点清“客”字。“白头”、“肉死”,所谓通局宗旨,留在末章应之。……结独逗一“哀”字、“悲”字,则以后诸歌,不复言悲哀,而声声悲哀矣。
《唐诗鉴赏辞典》
男儿生长成名身已老, 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 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 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 仰视皇天白日速。
乾元二年(759),杜甫四十八岁。七月,他自华州弃官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十月,转赴同谷(今甘肃成县),在那里住了约一个月,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一家人因饥饿病倒床上,只能挖掘土芋来充肠。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诗人以七古体裁,写了《同谷七歌》,描绘流离颠沛的生涯,抒发老病穷愁的感喟,大有“长歌当哭”的意味。此为第七首,是组诗中最精彩的篇章。
此诗开头使用了九字句:“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浓缩《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意,抒发了身世感慨。杜甫素有匡世报国之抱负,却始终未得施展。如今年将半百,名未成,身已老,而且转徙流离,几乎“饿死填沟壑”,怎不叫他悲愤填膺!六年后杜甫在严武幕府,曾再次发出这种叹穷嗟老的感慨:“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莫相疑行》)其意是相仿的。
次句“三年饥走荒山道”,把“三年”二字缀于句端,进一步突现了诗人近几年的苦难历程。“三年”,指至德二载(757)至乾元二年。杜甫因上疏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而遭贬斥,为饥饿驱迫,在“荒山道”上尝够了艰辛困苦。
三、四句,诗人追叙了困居长安时的感受,全诗陡然出现高潮。十二年前,杜甫西入长安,然而进取无门,度过了惨淡的十年。他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达官贵人,发现长安城中凭借父兄余荫,随手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长安卿相多少年。”这不能不使诗人发出愤激之词:“富贵应须致身早。”“致身早”,似是劝人的口吻,却深蕴着对出现“少年”“卿相”这种腐败政治的愤慨。这和他早年所写的“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显然同属愤激之言。
五、六句又回到现实,映现出诗人和“山中儒生”对话的镜头:“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诗人身处异常窘困的境地,当然感叹自己不幸的遭遇,因而和友人谈起的都是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忧国忧民的“怀抱”无法实现,自然引起无限伤感。
第七句“呜呼七歌兮悄终曲”,诗人默默地收起笔,停止了他那悲愤激越的吟唱,然而思绪的巨潮如何一下子收住?“仰视皇天白日速”,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这时,一种迟暮之感,一种凄凉沉郁、哀壮激烈之情,在诗人心底涌起,不能自已。
《同谷七歌》在形式上学习张衡《四愁诗》、蔡琰《胡笳十八拍》,采用了定格联章的写法,在内容上较多地汲取了鲍照《拟行路难》的艺术经验,然而又“神明变化,不袭形貌”(沈德潜《唐诗别裁》),自创一体,深为后人所赞许。此诗作为组诗的末篇,集中地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艺术上,长短句错综使用,悲伤愤激的情感,犹如潮水般冲击着读者的心弦。
(陶道恕)
   其二(唐·杜甫)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评注
《唐诗品汇》
刘云:一歌唤子美,二歌唤长镵,岂不奇崛(首句下)。刘云:非必人人为我惆怅而有其色(“邻里为我”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呼镵为“子”,与太白呼月为“君”俱新。吴山民曰:当是实事,故写得真切,“男呻女吟四壁静”,极难为情。
《唐诗快》
“长镵”一章,尤出意想之外。
《杜诗详注》
上章自叹冻馁,此并痛及妻孥也。……前后章,以“有客”对弟妹,叙骨肉之情也。中间独将长镵配言,盖托此为命,不啻一家至亲。
《唐诗别裁》
杂入“长镵”一章,章法甚奇。
《读杜心解》
二歌,悲家计也,呻“拾橡栗”。一家倚仗,只靠“长镵”。仍复“空归”,“呻”“吟”曷已!呻吟则盈耳嘈嘈矣,却下一“静”字,愈妙。
   其三(唐·杜甫)
引用典故:弟瘦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东飞鴐鹅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评注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杨慎曰:生别惨语。吴山民曰:多少愁叹,逸动骨肉情。结句望得切。
《杜臆》
鴐鹅雁属,以比兄弟;而恶鸟在后,安得送我在汝旁乎?……收骨而莫知何处,其痛极矣,此根“展转”来。
《杜诗详注》
此章叹兄弟各天也。……始念生离,终恐死别,故有“收骨”之语。
《读杜心解》
三歌,悲诸弟也,申“中原无书”之一。……鸟群逐而己孤飞,所以兴也。旧注好鸟、恶鸟之别,殊属多事。结语又翻进一层……语更凄惋。
《杜诗镜铨》
亦乐府句(“前飞鴐鹅”句下)。
   其四(唐·杜甫)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
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
评注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顾璘曰:风波丧乱之苦,数语殆尽。吴山民曰:开口凄绝。“长淮”句,险路;“箭满”二句,危时。末句关情。周珽曰:上章忆弟,此章思妹,骨肉情深,悲恸发于腑膈。悲笳耶?哀猿耶?哀猿耶?怨鸟耶?
《杜诗详注》
此章叹兄妹异地也。……猿啼清昼,不特天人感动,即物情亦若分忧矣。
《读杜心解》
四歌,悲寡妹也,申“中原无书”之二。“满眼”上着一“箭”字,隽绝。结语下一“啼”字,便映切儿女子态。自是忆妹,不得移之忆弟矣。
《杜诗镜铨》
李子德云:呜咽悱侧,如闻哀弦。淡至矣,而文采烂然;雄至矣,而声色俱化。
   其五(唐·杜甫)
引用典故:魂招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
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评注
《唐诗品汇》
刘云:是旦景(“四山多风”二句下)。刘云:何其魂招不来耶?归故乡也(末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吴山民曰:起二句,景惨;次二句,难与居;又二句,心绪撩乱。
《杜臆》
忽然转调,如天阴云惨,风霰骤至,令魂惊胆碎,亦音节恰当如此。
《杜诗详注》
此章咏同谷冬景也。此歌忽然变调,写得山昏水恶,雨骤风狂,荒城昼冥,野狐群啸,顿觉空谷孤危,而万感交迫,招魂不来,魂惊欲散也。……
随便看

 

古诗文辞典共收录539370条诗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美文的文言文翻译、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8: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