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文 杂诗三首(唐·王维)
释义
杂诗三首(唐·王维)
  押有韵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评注
《唐诗广选注》
蒋春甫曰:远思却如此说来。
《唐诗笺注》
此系忆远之诗。言家在津口,江南船来,寄书甚便。语质直而意极缠绵。
   其二(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评注
《唐诗解》
“应知”二字括下联意。又一首同一问人,此作有味。
《唐诗笺注》
与前首俱口头语,写来真挚缠绵,不可思议。着“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问得淡绝、妙绝。如《东山》诗“有敦瓜苦”章,从微物关情,写出归时之喜。此亦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此等用意,今人那得知?
《唐诗评注读本》
通首都是讯问口吻,而游子思乡之念,昭然若揭。
《唐宋诗举要》
赵松谷曰:陶渊明诗云:“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王介甫诗云:“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与右丞此章同一杼轴,皆情到之辞,不假修饰而自工者也。然渊明、介甫二作,下文缀语稍多,趣意便觉不远。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
《诗境浅说续编》
故乡久别,钓游之地,朋酒之欢,处处皆萦怀抱,而独忆窗外梅花。论襟期固雅逸绝尘,论诗句复清空一气。所谓妙手偶得也。
《唐诗鉴赏辞典》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刘学锴)
   其三(唐·王维)
  押庚韵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评注
《唐诗直解》
翻用《楚同》“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意,脱胎换骨,更为深婉。
《唐诗选》
玉遮曰:“畏向”二字更与“愁心”句稳贴。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徐中行曰:情致亦达。周明辅曰:闲缓,看他安顿之法。
《唐诗笺注》
“心心”字妙,若作“愁心”,浅矣。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何感春乃尔!
以下总评
《王孟诗评》
顾云:三诗皆淡中含情。
《唐诗归》
钟云:前二章问人,仓率得妙;后二章自语,闲缓得妙。各自含情。
《唐贤三昧集笺注》
意甚浓至,冲淡隽永。闲雅之思,极其悠长。
随便看

 

古诗文辞典共收录539370条诗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美文的文言文翻译、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