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一望①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②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古诗文 | 望蓟门(唐·祖咏) |
释义 | 望蓟门(唐·祖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引用典故:投笔 请长缨 燕台一望①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②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评注 《批点唐诗正声》: 壮健之气,直欲与卫、霍同出塞上。 《唐诗直解》:调高语壮,“生”、“动”、“连”、“拥”四字犯。 《批选唐诗》:此等诗全不著事理,直以声华胜,近体多类此。 《唐诗分类绳尺》:善状物色,清兴洒然。 《唐诗训解》:此因临边而有志于立功也。次联语顿挫又雄壮。 《唐风定》:整峻高亮。睥睨王、李。 《诗源辨体》:“燕台一去”一篇,实为于鳞诸子鼻祖。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调高语壮,是盛唐最上格。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起寓讥边将,便有耻为碌碌尸素之想。中四句极状边庭之景。未以班超、终军自许,树勋报国之志挺然。蒋一梅曰:气象朗开。结壮。薛蕙曰:铺叙得体,词意正大。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此诗已是异样神彩,乃读末句,又见特添“少小”二字,便觉神彩再加十倍。 《唐诗绎》:此诗见蓟城为防胡险要之地,望之动立功塞上之思。一气旋转,浑成无迹。 《删订唐诗解》:气象自佳,而中四句太相似。 《唐诗贯珠笺释》:通首有气色,是盛唐格调。 《唐贤三昧集笺注》:亦是盛唐正声。气格雄浑,以为盛唐正声洵然。 《唐诗成法》:法亦紧严。中四句法稍同,亦是小疵。通首雄丽,读之生人壮心。 《历代诗法》:高响不浮。 《网师园唐诗笺》:悲壮称题(“万里”一联下)。 《唐诗笺要》:格调高秀,自不待言。“生”、“动”、“侵”、“拥”,皆炼第五字。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开口先补出“燕台”二字,此身便有着落。“客心惊”,一“惊”字包得下文七句之义;而“汉将营”三字,又七句中之提纲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调高气厚,为七言律正始之音,惜不多见。 《唐诗三百首》:字字是“望”,非泛咏蓟门也。 《唐诗五七言近体五七言绝句选评》:黄钟大吕,音响铿锵。 《昭昧詹言》:六句写蓟城之险,而以首句一“望”字包之,收托意,有澄清之志。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 潘德舆评点《唐贤三昧集》:通体遒俊。三四尤得穷边陈垒情色。 《唐诗近体》:“望”字空洞。 《唐宋诗举要》:吴曰:前六句皆写边隅景象,盖自恨来此穷裔,故云“客心惊”也,而末句乃掉转,意思故佳。 《唐诗鉴赏辞典》: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玄宗开元二年,即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二十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大约在这二十年之间,其时祖咏当系游宦范阳。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迭。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象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 〔注〕①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沈熙乾) |
随便看 |
|
古诗文辞典共收录539370条诗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美文的文言文翻译、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