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
溪上路。
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
一杯谁举。
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
昨夜龙湫风雨。
门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
依约处。
还问我、清游杖屦公良苦。
神交心许。
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古诗文 | 山鬼谣/摸鱼儿(宋·辛弃疾) |
释义 | 山鬼谣/摸鱼儿(宋·辛弃疾) 序:两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今名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 溪上路。 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 一杯谁举。 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 昨夜龙湫风雨。 门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 依约处。 还问我、清游杖屦公良苦。 神交心许。 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评注 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到博山游览。雨岩在博山之隈,风景绝佳。据题注,“雨岩有石,状怪甚”,词人借用了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名,而将这首词的词牌名由《摸鱼儿》改为《山鬼谣》了。 这首词写得诡异奇特,与石之“怪甚”十分相称。 上阕头二句“问何年,此山来此?”著一“来”字便把偌大一座博山拟人化了。从历史长河中来看,这座山当有形成的日期,但在科学知识不发达的古代,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呢?提问的对象,并不确指,又巧妙地以“西风落日无语”作答,使渺茫的太古融入了瑟瑟西风、奄奄落日之中,竟不能够究洁。既渲染了冷峻阴森的气氛,又引起日落后神秘可怖的悬想。究诘既无所得,所以紧接着便以猜度之词说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伏羲”即太昊。《白虎通·号》:“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传说伏羲始画八卦,造书契,揭开了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易》“易有太极 ”疏云:“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 。”说这怪石早于伏羲,实际上便把近在眼前的怪石写得超越千古,无与伦比。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的。“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则是从眼前的景物照应远古写的。空山无人,溪水清澈,缘溪而行,一尘不染。人间虽然经历了沧桑,但这儿依然“红尘不到 ”,只此才与太古相似。既突出了雨岩环境的无比幽静,又透露了词人对纷扰、龌龊现实的厌恶。词人独游雨岩的词作,大多抒发了知音难遇的感慨。空山独酌,孤寂可知,“一杯谁举”,与之相对者唯有此一块巨石。然而“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巨石不能与我共饮,酒杯却又被山鸟打翻了。巨石不起,是无情之物体;而山鸟覆杯,是无心呢?还是有意呢?还或许是精灵所使吧?或真或幻把“山鬼”之灵从无写到有。由此可见,山鸟的插曲,正是人、物交感的契机。妙在写得空灵,犹如山鸟之去,无迹可寻。 如果说上阕写极静的意境,那么下阕就写了极动的景象:龙潭风雨,足以惊人;长达三十馀丈的巨石,然被掀而舞 ,就更加骇人了 。继之“四更山鬼吹灯啸 ”,能不“惊倒世间儿女”吗?如此层层渲染,步步推进,直到“山鬼”出场,真令人惊心动魄。词人对于雨岩之夜的描绘如此笔酣墨饱,显然快意于这种景象的思想感情。龙潭的风雨,石浪的掀舞,山鬼的呼啸,其势足以冲破如磐夜气,其力足以震撼浑浑噩噩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惊倒世间儿女”有什么不好!在这里 ,词人长期被压抑被钳制的心声,突然爆发出最激越的声响!可知以怪石为知己,不仅在于它远古荒忽,阅尽沧桑,而且更在于它惊世绝俗,能使人在精神上受到震动。词人与之相通者,大概就在这里吧!我以石为知己,石亦以我为知己,所以接着说“依约处 ,还问我 :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许。”这个“苦”字语意双关,既是说登山涉水之劳,也是说内心之苦,知己难得,人间难求,既“神交心许 ”,便深合默契,难分难解,所以最后说“待万里携君,鞭苔鸾凤,诵我《远游》赋 ”,从横的空间展示了广阔的天地 。韩愈《酬卢给事曲江荷花引见寄》诗云 :“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 。”词人要携带“山鬼 ”,驾驭鸾凤,云游万里了 。《远游》是《楚辞 》中的篇名 。词人在这里说“诵我《远游》赋 ”,主要是表明他追求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屈原内心的苦闷是与追求理想的渴望交织在一起的,辛词的用意亦在于此。 这首词把写景合咏物揉合在一起来抒情言态。由于寓意深刻,感情炽热,形象生动,渗透着对国家兴亡和作者本人身世的感慨,所以读后感到有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元人刘敏中曾写过一首《泌园春·号太初石为苍然 》④,显然摹仿本词。这说明《山鬼谣》一词,对后世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
随便看 |
|
古诗文辞典共收录539370条诗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美文的文言文翻译、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