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古诗文 | 好事近(宋·朱敦儒) |
释义 | 好事近(宋·朱敦儒)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评注 这首小词为作者早期作品 ,写元夕怀人之情致,词风婉约。 起首两句写楼外 。春雨绵绵密密,象尘雾一般,灰蒙蒙的,刚刚泛出鹅黄色的柳梢给雨打湿,水淋淋的。说春雨“细如尘”,新鲜而熨贴。春雨是细屑的,轻倩的,迷离漫漶,润物无声,似乎非“如尘”二字无以尽其态。用它来映衬怀人的愁思,便显得十分工致。“湿”承“ 雨 ”来。“黄”字体物入微,切合物候,又应“春”意,让人联想到稚柳在这迷蒙细雨的薰沐下所焕发的生机。接下来 ,“风约”逗引出后两句,视点拉回室内。上片状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笔笔勾联 ,丝丝入扣;这几句看似景语,实乃情语,打下了闺人的主观色彩 。“如尘”的雨,多少给人以凄迷低黯之感;柳色又新,牵惹着对远人的缕缕情思;阵阵轻寒,更使那碧色的窗纱涂上感伤的色调,寒气直浸入心底其中“寒碧”是以景写情的重笔,女子心中的感受由此得到深刻的展示。作者借拟女主人的眼光,写出了一个寂冷的环境。 过片直接突出了居于画面中心的女主人公——“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在宋代是个盛大的节日,民间有吃圆子(汤圆 ,取阖家团圆之意)、观彩灯、祭紫姑等习俗。点明上元之时,背景就变得更其具体而典型,把人物感情衬托得愈加强烈。周密《武林旧事》卷二“灯品”:“又有深闺巧姓,剪纸而成,尤为精妙 。”陆游《十二月一日》诗:“儿书春日榜,女剪上元灯。”说明宋时剪纸做灯,乃闺人巧技,而且有早些日子就开始制作以备上元灯节玩赏的。可见这一句“美人慵剪上元灯 ”,不是一般的身心慵懒,而是由于情绪恶劣之极 。“弹泪倚瑶瑟”句加重悲情之分量,写她欲鼓瑟以舒怨怀亦不可能,好只倚瑟弹泪了。 结束两句:“却卜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前一句承接上文,转进一层,与美人问卜的事。紫姑,相传为唐武则天时寿阳刺史李景之妾,为大妇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于厕间,上帝悯之,命为厕神。旧时民间每于元宵夜图画其形以祭 ,并扶乩卜问祸福。 无心剪灯,有意问卜,写出少妇关注之所在。就这样,结句在全词层层推进之后,以轻淡之笔出之 。辽东,古郡名,故址在今辽宁省东南部,多用来借指遥远的边地,以代亲人之所在。至词的主旨已经明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而字面上终归没有道破。淡语入情,含蓄不尽。这一结语使全词意境浑成,主旨突出,堪称巧妙。 其二(宋·朱敦儒) 春雨挠元宵,花绽柳眠无力。 风峭画堂帘幕,卷金泥红湿。 王孙开宴聚娇饶,越山洗愁碧。 休说凤凰城里,少年时踪迹。 其六(宋·朱敦儒) 眼里数闲人,只有钓翁潇洒。 已佩水仙宫印,恶风波不怕。 此心那许世人知,名姓是虚假。 一棹五湖三岛,任船儿尖耍。 其七(宋·朱敦儒) 渔父长身来,只共钓竿相识。 随意转船回棹,似飞空无迹。 芦花开落任浮生,长醉是良策。 昨夜一江风雨,都不曾听得。 其八(宋·朱敦儒) 拨转钓鱼船,江海尽为吾宅。 恰向洞庭沽酒,却钱塘横笛。 醉颜禁冷更添红,潮落下前碛。 经过子陵滩畔,得梅花消息。 其九(宋·朱敦儒) 短棹钓船轻,江上晚烟笼碧。 塞雁海鸥分路,占江天秋色。 锦鳞拨剌满篮鱼,取酒价相敌。 风顺片帆归去,有何人留得。 其一(宋·朱敦儒) 猛向这边来,得个信音端的。 天与一轮钓线,领烟波千亿。 红尘今古转船头,鸥鹭已陈迹。 不受世间拘束,任东西南北。 其一十一(宋·朱敦儒) 绿泛一瓯云,留住欲飞胡蝶。 相对夜深花下,洗萧萧风月。 从容言笑醉还醒,争忍便轻别。 只愿主人留客,更重斟金叶。 其一十二(宋·朱敦儒) 失却故山云,索手指空为客。 莼菜鲈鱼留我,住鸳鸯湖侧。 偶然添酒旧壶卢,小醉度朝夕。 吹笛月波楼下,有何人相识。 其一十三(宋·朱敦儒) 深住小溪春,好在柳枝桃叶。 风澹水轩人静,数双飞胡蝶。 日长时有一莺啼,兰佩为谁结。 销散旧愁新恨,泛琴心三叠。 其一十四(宋·朱敦儒) 我不是神仙,不会炼丹烧药。 只是爱闲耽酒,畏浮名拘缚。 种成桃李一园花,真处怕人觉。 受用现前活计,且行歌行乐。 |
随便看 |
古诗文辞典共收录539370条诗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美文的文言文翻译、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